女皇帝又向上官婉儿一挥手,示意可以开始了。上官婉儿遂移步到了大殿之中,开口说到:“诸位大人,上官不才,就先作诗一首,还望众位大人品鉴!”
上官婉儿的才气是众口皆碑的,此刻她率先出场作诗,料想定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于是众人屏息以待,大殿之内顿时异常安静,上官婉儿四周环视了一番,见众人已做好了准备,于是缓缓开口到:“《驾幸三会寺应制》,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此诗为应制诗,辞藻华丽,却大气恢弘,诗词间很难看出是出自一个女子之手,特别是在遣词造句上,每一句都有一字定音,吟罢让人心中顿觉坦荡舒畅,才情溢于言表!
上官婉儿刚念罢此诗,众人还在玩味,安静的大殿上居然响起了武江的喝彩声,大呼道:“好诗!好诗!”坊间传闻,武三思与上官婉儿私下有染,按理来说,此刻当着众人回避还来不及,可爱于谄媚的武江此刻却大声喝彩,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齐齐投向了武三思,武三思脸色不禁一沉,恶狠狠地盯了武江一眼,武江谄媚不成,反而失了态,只好僵硬着笑容又坐了下来。
女皇帝倒不在意,反而面带笑意的说到:“武大人,汝倒是说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诗哪里好?”
武江素来无文采,女皇帝这一问,他不免有些危难,支吾了半天终于答到:“微臣。。。也说不清,就是觉得听起来舒服,故而觉得好!”
武江的回答不禁引导大殿之内哄堂大笑,除了武三思脸色发白以外,其他人均已笑得面红耳赤。
女皇帝手一挥,继续说到:“罢了,现就请诸位爱卿献诗一决吧。”
张柬之朝姚崇点了点头,姚崇心领神会,当即起身说到:“微臣不才,愿意一试。”说罢,走到了大殿正中,开始吟诗:“《春日洛阳城侍宴》,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姚崇刚一吟罢,太子不禁小声向相王说到:“好诗!姚崇此人才华果然甚佳!”
见女皇帝没有开口说话,张柬之又朝贺知章点了点头,贺知章也走到了大殿正中,说到:“微臣也愿意一试。《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相王向太子贴耳说到:“此人文采甚为出众,简单几句,已显露其大才!”太子频频点头。
太子身后的李三郎也是听得认真,心中暗叹到,此二人果然贤才,从诗句中已能深深领略其才华,若是自己他日掌得权势,必定重用此二人。
众人的目光开始回到了女皇帝身上,只见女皇帝双目微闭,似乎在慢慢品鉴,有了武江的先前之例,众人也不敢妄自多言,特别是武三思和太平公主,此刻更是各自安坐,不发一言。
许久过后,女皇帝终于睁开了双目,缓缓说到:“二位卿家诗句确实是上陈之作,不可多得,可依朕所见,比之上官大人还略有不足,汝等暂且退下、稍候。”
二人听罢,互相对视了一眼,答到:“喏!”于是躬身而退,张柬之不免摇了摇头,微微叹息。
张九龄望向李三郎,李三郎点了点头,张九龄遂起身来到了大殿正中,这可是太子帐下最后的希望了,张九龄行礼后,开始吟到:“《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也是才气纵横,这开口的第一句就不禁令众人啧啧称赞,待全诗念毕,大殿之中已是誉声一片,李三郎心中暗自窃喜,从大殿内的反应来看,张九龄应是有了机会。女皇帝当然不愿意张九龄胜出,但若是她再直言评判胜负,恐令众人不服,于是问到:“众位卿家是否还有比试者?”
从上官婉儿开始到现在的四首诗,无不是文辞俱佳,立意高远,才华出众,众人听罢,也无人自信能超过此四首诗,故无人再欲试,大殿之内一片安静。
女皇帝见无人应答,再次厉声问道:“若让众卿作评判,此二首诗孰高孰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