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昭业讥讽道:“直取建康?皇叔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我们大齐将士威风么?他拓跋宏难道就这么厉害,能将我大齐吞了?”
萧子良道:“不用吞并大齐,只用将我们逼到长江以南。”
萧昭业森然道:“竟陵王!你还要跟朕演到什么时候?是谁给北魏可乘之机的?难道不是你吗?!”
萧昭业倏地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萧子良:“朕可丝毫没有忘记你三日前是如何忠君报国的?你莫不是以为先皇不计较,朕便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了?竟陵王,难道不是你通敌叛国,与北魏里应外合?你现在说北魏意图取建康,又是什么意思?”
未央宫里,萧昭业当着众人的面将对萧子良的罪责说了出来,无疑是定了萧子良的罪。但萧昭业此番说辞,却又是推翻了先皇给王融定下的“假传军报”的罪。
一时间殿上众人全都将头埋得低低的,大气都不敢出。
萧子良眼神空洞,艰难地说道:“皇上,微臣从来没做过通敌叛国的事。”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连自己都有些无法相信。
他只是在北魏边境屯兵之时,将自己的心腹留在京中,将原属于太孙的心腹送去了前线。
他只是在形势最利于他的时候选择逼宫。
他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算计了一辈子,但他至少还剩一些文人风骨,不会去与北魏勾结。
萧昭业一双探究的眼神看着萧子良:“皇叔,你若说你没叛国,那朕问你,沈文季去哪了?”
萧子良事败当日,沈文季嗅到城里的味道不对,当即就跑了个没影。甚至于在何胤将百官找齐之前,他就跑了。
他似乎早就算准了这一出。等到正阳门平定之后,何胤出城去连个影子都没抓到。
沈文季与两万兵卒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萧子良脸色惨白,与沈文季联系的一直都是王融。现在王融身死,他也不知沈文季的去向。何况沈文季当初也没有真的衷心于他,否则不可能撤得那么干净。
萧子良百口莫辩,整个人都贴在了冰冷的地板上:“皇上,微臣恳求皇上,让微臣去豫州做个马前卒,微臣愿以残躯守护大齐江山。”
原本是一句再寻常不过的请命,但落在萧昭业耳中却相当刺耳,让萧昭业的眼底都出现了一抹血红。他在灵前哭了三天都未曾让神色那般难看过,却因为萧子良一句话激了起来。
前世今生,新仇旧恨,因为萧子良的卑微,因为萧子良的请命铺天盖地而来。
前世,是他萧昭业与萧长懋站在萧昭业的位置想要发兵正阳门下,但还未正阳门,萧长懋身首异处,他萧昭业被烧死王府。
今世,两人易地而处,是他萧子良兵败正阳门下。
可是为什么,他可以好端端的跪在这里,他还可以辅政,他还可以请命去豫州,让自己想一个忠诚的将士一样去站在豫州寿县的城楼之上。他还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洗清自己的罪孽,他甚至还有机会金甲银羽,凯旋归来。
凭什么?!
凭什么他不用身首异处,凭什么先帝将他的罪责揭过他就不能再追究?!
萧昭业看着萧子良的眼神像是淬了毒,半晌,他笑了:“皇叔,先皇命皇叔辅政,你若是走了,谁来帮朕?”
萧昭业转身,又在先皇灵前缓缓跪下,拿起一些秸秆,用他苍白的手指将秸秆放进火盆中:“皇叔,你是我大齐的肱骨之臣,朕离不开你。”
忽然萧昭业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一样,回头看了萧子良一眼,眼神中带了些邪佞:“对了,沈文季的事情朕交给了大理寺去查。大理寺那边可能会找皇叔去走一些过场,还望皇叔配合。”
这句话,终于让萧子良微微发起抖来。
大理寺的过场可不是去喝一杯茶那么简单。从大理寺走过一遭的人,有谁能是完好的?
何婧英听闻萧昭业如此说,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了萧昭业一眼。她只能看见萧昭业的侧脸,那刀削般的棱角分明的脸庞越发的阴冷。
何婧英忍不住蹙了眉,并不是因为萧昭业准备对萧子良做的事,成王败寇从来都是如此,这是萧子良咎由自取。何婧英心中不安是因为萧昭业身上的狠戾气息越来越重,他身上的杀伐之气并不只是对着萧子良,而是对着所有人,甚至于面前那个牌位。
这种深重的怨气让何婧英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