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所有听众离场,白君文跟大小格雷迪告别。
所有演奏者的情绪都不怎么好,汉斯的表情还算平静,看到白君文也只是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他很忙,一直在不停的跟不同的人说话,安排各项演出之后的善后事宜,这时候有人开始离场,白君文看得分明,抢先离开的正是那些水平不够还排练迟到的家伙。
“师兄,就没人管管他们吗?”白君文轻声问海顿:“难道不能让他们好好练练,如果想让乐团真正活下去,终究还是要靠演出质量的。”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你看……所有人都懒得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海顿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因为这批人……已经是汉斯先生所能找到的最后一批人了。”
是的,除了乐团里始终不愿意离去的这批老人之外,这些迟到早退水平不够的家伙,已经是汉斯先生所能找到的最后一批人了——他们明明很平庸,个个都是混子,却偏偏不可缺少。
就是这么残酷,也就是这么讽刺!
交响乐团的演出需要的人数很多,最小规模也要二十多人,而最大型的四管编制的乐曲,需要的人数甚至超过一百,这么庞大的人数,并不是留守的这批老人能够撑得住的,所以,乐团如果想要有足够多的曲目可以演奏,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手。
实际上这依然是当初那个愚蠢决定导致的后果。在市政府的资助断绝之后,离开的不仅仅只有音乐总监和运营团队,还有乐团里将近一半的有实力的演奏者,这批演奏者的离开直接把世界之星送到了半死不活的境地。
失去了政府资助,为了活着,必须要更大量的商演,汉斯先生因此不得不对外招人,然而世界之星的困境在圈子里并非秘密,所有人都知道。所以招人的过程极其艰难,真正有能力的音乐家并不愿意进来,汉斯先生又实在拿不出高薪,于是最终他们招到的人手比起乐团里的老人明显差了一筹。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只能认命,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愿意手把手的教他们,让他们提高,但是这个过程毕竟是缓慢的,所以在演出的时候依然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他们也会有怨言,怪我们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太卖力,他们认为,如果我们稍微把能力收着点,别那么努力,他们可能会配合得更好。”海顿苦笑:“说真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们那么卖力的演奏,是想要让演出效果更好一些,想要尽量多吸引几个观众,却没想到,我们越卖力,他们就越跟不上。”
实际上汉斯先生招的第一批人还算是态度不错的,可随着乐团的经营逐渐恶化,这批人也渐渐离开了,他们对乐团没有归属感,又赚不到让自己满意的钱,同时还总是处于一种演奏方面被老人碾压的状态,自然觉得很压抑,于是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走了个干净。
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老人终于撑不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坚持,离开了乐团,于是乐团的老人变得更少,而人手则更加不足。
“汉斯先生继续很辛苦的招人,最开始招的全是圈子里赫赫有名的演奏者,再然后这个要求就越来越低,因为我们拿不出高薪,也看不到前景,所以招到的新人在能力方面可想而知。”海顿道:“随后一批批人来,又一批批的离开,汉斯先生本来是很诚实很坦荡的人,但是这些年渐渐染上了一些不好的风气……我们都看得到这种变化,却没有人提醒他,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如今乐团的情况,如果不靠汉斯先生的‘坑蒙拐骗’,已经很难真正找到可以用的人才了。”
白君文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鲍里斯在施耐德办公室里说的那句谎话“汉斯先生的身体状况不行了”,当时他以为这是鲍里斯的谎言,但是现在想来,或许这根本就是汉斯先生授意鲍里斯说的……
“汉斯先生其实曾经是非常有号召力的指挥家,他是世界上排名前三的顶级指挥,曾经,他一个人的人气就足以让奇摩表演中心座无虚席,但是这些年他在不断透支自己的号召力和信任度,所以现在,哪怕他依然足够出色,可观众们却已经不买账了……他是真正想请老师过来做总指挥的,因为现在老师的号召力已经远在他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