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产高档枪杆的方法太过繁琐,需要将硬木剥成粗细均匀的篾条,经过晒干,上油等数道工序处理后,再将篾条用上等胶漆胶合成圆杆,外层再缠以麻绳,涂抹生漆,再裹以葛布,葛布上再涂生漆,如此数层之后,枪杆才成。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枪杆好是好,但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往往要经过成年时间,才能见到成品。
用陈宪方法制作的枪杆虽然不如传统枪杆强韧有弹性,但性价比绝对远超传统枪杆。
除了长枪,镗钯,陈宪甚至对狼筅都进行了改进,他在精制的硬杆枪的枪杆上套上带着孔座的钢箍,再在钢箍侧面的孔座中插入细的硬木枝杈,枝杈末端用火烤法进行弯型,让所有枝杈都朝向前方,每个枝杈上都装上小枪头,绑上布条用来遮挡敌人的视线。
这样的狼筅更结实,架枪能力更强。
但是,这样的改进并不能让陈宪满意,因为他明白,一支冷兵器军队的战斗力,最主要的方面取决于盔甲。
一支穿甲的军队,和不穿甲的军队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一支军队只有穿上盔甲,才有资格被称为精兵。
陈宪手下的这三十三个少年学徒,是他未来在乱世求存的班底,他绝不能容忍轻易损失。
所以,陈宪很早就开始打算给这些少年学徒配上盔甲。
板甲当然是最优秀的选择,但是以陈宪目前的工艺手段,生产板甲太过勉强。
完全用手工生产板甲,工作量太大,要给手下三十多个学生全部装备,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生产锁子甲需要有拉丝设备,以陈宪的能力,设计一台人力拉丝机,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但锁子甲对穿刺攻击防御力不足的缺点,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致命的。
无论是蒙古铁骑的强弓,还是南宋军队的硬弩,又或者强弓硬弩兼而有之的金国军队,都是穿戴锁子甲的士兵的噩梦。
蒙古铁骑东征,打败了欧洲的封建骑士,很多人以为,蒙古人面对的是笨重的板甲骑士。
但实真实的况是什么呢?蒙古东征的年代,全身板甲还没有在欧洲被发明出来,此时欧洲骑士身上,主要装备恰恰就是对穿刺攻击防御力不足的锁子甲。
甚至有观点认为,正是蒙古人的骑射催生了欧洲板甲的出现。
由此可见,锁子甲在面对强弓硬弩时的乏力。
在陈宪的规划中,锁子甲永远是一种辅助盔甲类型。
制造板甲工艺不足,锁子甲防御力又不足,那么扎甲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传统的扎甲技术含量并不高,随便找个铁匠就能生产。
但传统工艺生产扎甲,效率很低,陈宪手下人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都要投入武士刀的生产,这是他的经济来源。
剩下的数量不多的学徒,以传统工艺的低效方式生产扎甲,就算他手下只有三十三个学徒,也不知要多久才能配上最基本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