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回到明朝做权臣 > 第六十五章:时间飞逝

第六十五章:时间飞逝

张启阳掀开车帘,只见城外或站,或躺着许多乞讨的人。一个个骨瘦如柴,皮包骨头,根本不成人形。

张启阳突然想起了不久前一次去车马行看三个小丫头时,金丝雀对他说的话“伯爷,如今车马行的生意是越来越差了,自从两个多月之前张大贼在湖广建国称王以来,长途贩运的生意基本就没得做了。李闯又回兵山陕,和官军打的天昏地暗,西边的路也算是绝了。

张献忠在南边打,李闯在西边闹,北边就是虎视眈眈的清国人,时局乱成了一锅粥,车马行早已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了。”

当时张启阳还满不在乎,现在想起来是自己有些失算了,看来如今已是大明最后的日子了,这突然多出的流民就是最好的征兆。不过自己那大哥居然这么快就称王了,不愧是张献忠,就是牛。

一番感叹后,催促车夫加快速度往小吴庄赶去。

回到小吴庄,张启阳却没有像往日里那样继续锻炼,也没有去往打谷场去看民兵操演,而是直接打道回府,把管家张富贵唤了过来:“仓里还有多少粮米?”

“回伯爷,仓里共有粳米两千二百石,谷子五千六百石,黑豆更是充盈,还有些去年的陈粮。”自从崇祯皇帝封了自己一个毅勇伯的爵位后,张启阳就没让人叫过自己小公爷,毕竟自己不是真的,这小公爷的称呼听起来有些怪怪的。

“能够用到什么时候?”

“家里用的,算上民兵们的,可以用到明年新粮下来,伯爷不必担心。”

照眼前的消耗,储存的粮食已经算是够用了,但张启阳还是下达了一个让管家有点无法理解的命令:“再收些粮食吧。”

储存的粮食明明够用,为什么还要收买?

张启阳给出的解释是:“我看今年的这个天气,明年的旱情一定持续,到时候粮价还是看涨,不如早早收购一些,免得到时候花冤枉钱。”

张启阳说的有些道理,却又似是而非:粮食不是耐久物资,若是存放的太久一定会有损耗,而且陈粮本身就会贬值很多。等到明年的新粮下来,储存的陈粮根本就卖不出好价钱,仔细算经济账的话,现在就囤积粮食并没有多大的利益,而且相当的麻烦。

但张启阳却完全不理会管家的合理建议,坚持要收购粮食。

反正这种事情也是张启阳说了算,管家也就不和他争论了,而是直接问道:“伯爷准备收购多少粮米?”

“能收多少收多少,不要在乎价钱的高低。”

不在乎收购成本的高低,这摆明了就是没有想过利用屯粮赚钱啊。老爷这是要做什么?有钱没地方花吗?

张启阳当然知道现在收购粮食不合适,肯定是要亏钱的。但这完全就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大明朝已经时日无多,根本就等不到明年的新粮下来了,必须早做准备。

“还有,各村各庄是不是出现了些许流民?”

些许流民?管家心里鄙视了一下,伯爷说的真轻松,岂止是些许?简直是铺天盖地。

频繁的战乱和持续的天灾,让流民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在这个满是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为了活命,流民会本能的朝着生活比较好的区域流动。

现在的流民已经形成两个最主要的流动方向,豫南、皖东的流民大多是去往比较富庶的江南。

而晋北、晋东和豫北等地的流民则选择去来到距离更近的京畿一带。

因为京畿严格控制流民的进入,来到这一带的流民只能分散到京畿各县以及乡村。

光是涌入十二连环庄的流民就有两三千人,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相信这个数字还会暴涨。

“流民生活无着困苦可怜,若是眼睁睁的任凭他们冻死饿死,实在于心不忍,若是饿的狠了说不得还会做出抢掠打砸之事,不如支开几口大锅开设几个粥棚,好歹也要让他们有口饭吃,就只当是行善积德了。”

行善积德?张启阳随后说的话又让管家大吃一惊,觉得他是疯了,身为勇毅伯府的管家,张富贵觉得有必要好好跟张启阳说说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伯爷,给流民开粥棚,让他们不至于真的饿死,这当然是好事,但这样做却有一个巨大害处——粥棚一开,流民必定蜂拥而入,到时候就不是几千人了,恐怕会上万。

那么多人,那么多张嘴,如何养的起?到时候若是继续开设粥棚,光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是直接撤了粥棚,饥寒困苦的流民一定会聚众闹事,简直无法收拾。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开粥棚。不仅省了自家的粮米,还能免去很多麻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个人最是心善,见不得别人受苦,就算是有些麻烦也顾不得了。”张启阳对管家温柔的笑了笑说道:“不用有太多顾虑,就按我说的办,准备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吧!”

PS:以后字数就定在三千左右吧!字少看着不过瘾,以后还是每日两更,保证六千字的供应。另外求票票,求推荐,求打赏!写作不易,请赏口饭。

最新小说: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