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外表色度有点不均匀,里头还是完全不影响使用的,正好可以拿来装汤水或者揉面。
然后一直到城门也没有什么事了,冯时夏已经对这个县城有了初步的地形概念,这里居然不止一个城门,估计得有4个,它们连成十字大街铺开,居民就散布在被主街隔开的四个大片区里。除了特定的那一块,其他每个片区有1-2个小街市。
如果从城门进来心里有个方位,一般是不会迷路的,但如果把她随便扔到哪个片区里的一个地方,她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实在是这边的建筑都太像了,除了主街的几个标志性建筑,一般住户的院落或者巷弄都几乎长得一样。
但有一个方法行得通,这里面几乎没有现代的那种小区式封闭围墙,到处都有巷弄或者小路,四通八达的。只要沿着一个方向走,肯定是能走到主街的,或者是城墙吧。
县城的居民住房大多也都是砖瓦的,区别只在于占地面积、所处位置、新旧程度以及哪家房子的细节更讲究一点而已,这一点又和商业住房的模式类似了。但它们又大多独门独院。土墙草房也有,数量上却算得极少了。
走进最后一条小街市,这里就也如同菜市场一样热闹了,日杂百货的售卖基本就都集中在这条街了,且又在菜市场和城门之间的地段,想不热闹都难。
还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店家有的不做招牌,也不搭招幌,却在门脸前挂了自家售卖的东西,比如麻线、布带、蓑衣、干鱼等等,让人一眼也能知道里面主卖的是什么东西。
这条街也能随地摆摊的,只是摊贩数量仍旧比不上菜市街。
沿街一路过去,冯时夏就没有再三心二意的了,逛完这条街,他们就算走完了这个县城了,这下该买的也得买起来,回去的路也远着,他们可没法再多呆了。
心底打算着现在正缺的东西,衣服、鞋子、布料、针线、洗漱用品、各类清洁剂、米面肉油糖、姜蒜调料等等,好像什么都缺。
钱不够啊,这都已经是必须的了,还得再精简。
牙刷牙膏必须买,沐浴露香皂之类暂且算了,如果便宜的话也可以买一块。衣服可以算了,鞋子必须备一双经得起磨的,还有下雨天要的合脚的草鞋。布料和针线必须买,得做个背包。
米面已经没有多少了,就算煮粥或者掺着吃,也吃不了多久了。肉盐糖,看价格再说吧,油必须买,蛋也要买,还得给小家伙补充营养。蒜可以省,姜必须买,其他调料就先可以放一放了。
有了目标,冯时夏逛街的效率就高多了,从摆摊的大娘那里买的一双手工粗布鞋,20个铜币,草鞋花了5铜币,这大娘的编法细密,想想小家伙家里那脚趾都快露出的草鞋,也给小人儿买了一双,3个铜币。
没法说话,她也不耐烦讲价,更何况,在她看来,这些价格已经不贵了,应该也没什么讲价空间。
发现这儿没有裹小脚的习俗,心情倒是美丽一些,至少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
“re——”每次好像都有点不一样?都是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