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是宋哲宗 > 第八十一章 质问

第八十一章 质问

“臣户部尚书薛向有本奏。”户部尚书薛向在保守派众人正开心时出声道。

“准”赵顼平静的声音传来。

“臣在说正题前有个问题要问在座的各位大人,不知各位大人以为,我大宋如今的岁币是重还是轻?”薛向向赵顼深施一礼,而后向殿中诸臣问道。

百官们互相望了望,没有人出声。他们都在想薛向的目的何在?

“难道我大宋朝堂上的诸位大人连我大宋岁币是轻是重都不知道吗?”薛向见在座连个回答问题的人都没有,不由嘲讽道。

“我大宋的岁币自然是不重的,依下官所知,我大宋的岁币相对而言是比较轻的。”凌志突然出声道。

“其他众位大人也是这般看法吗?”薛向对凌志露出一丝赞许,而后转而对百官们问道。

“对,我大宋的岁币自然是轻的。”

“我大宋的岁币向来不重,这个数目在仁宗看来都是极轻极轻的。”

“确实如此,岁币确实很轻,对我大宋朝廷而言犹如九牛一毛。”

百官陆陆续续出声说道。

在大宋朝堂上的大臣们眼里,不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岁币轻”也是好些人的共识。

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朝廷有的是钱,所谓的“岁币”,支付起来十分轻松,远比打仗的成本低得多。花钱买和平当然就划算。

照着好些北宋重臣的话说,似乎是非常轻,比如《澶渊之盟》要交的岁币,每年是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看上去天文数字,但以当时宰相王旦的估算,简直是“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后来,辽国轻启战端发动战争威胁时,宋仁宗为了和平,不但把“岁币”加到每年三十万匹绢和二十万两白银,还由着辽国把盟书里每年大宋“赐”岁币,改成了“纳”岁币。

这宁可忍辱也要送钱的历史,也就带给所有人乃至后人一个印象:支付岁币,大宋朝廷应该是真的很轻松。

甚至有传言说,在《澶渊之盟》时,宋真宗闻听协议内容时的欢喜反应,也成了“岁币轻”的又一佐证。一开始宋真宗误以为是每年给三百万“岁币”,吓了一跳却也认了,后来确认是三十万,当场就喜不自胜,把负责谈判的宋朝大臣曹利一顿重赏。在皇帝眼里,似乎买单很轻松?

但是,深深了解民间疾苦的户部尚书薛向,对这“岁币很轻论”,却是满腔怒火:谁说岁币负担不重?

最新小说: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