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其人,虽然有不小的心理缺陷,但作为西夏开国之君,军事上先后击败辽宋进攻,外交上在辽宋夹缝间左右逢源,政治上铲除卫慕、野利两大外戚家族,不失为一代雄主。
若他是欧洲人,怕是少不得一个“大帝”称号,可惜放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就是个帝中弟了。
帝中弟李元昊的故事结束了,可西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无论李谅祚真的是李元昊的儿子,或是他的遗腹子,又或是没藏讹庞李代桃僵的没藏氏骨肉,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西夏皇帝,虽然他还不到一岁。
那么问题来了,话都不会说的婴儿如何当皇帝?
几百年后的高拱有一句名言——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此时的西夏大臣们并没有同样的疑虑。
因为按照西夏的光荣传统,皇帝年富力强之时后族尚且可以争权,今皇帝暗弱,自然是没藏家族掌握大权。
之前说过,李谅祚的身份是存疑的,他有很大可能不是李元昊的种,而是没藏家族的后代。
但要知道一点,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别人赋予的。
如果说没藏讹庞真的当了黄歇,那他的背后也没有李园。
当西夏权臣们需要一个年幼的皇帝帮自己分上一个皇帝留下的蛋糕时,他的血统已经不重要了。
大家已经决定了,今后由你来当李谅祚。
在李元昊尸体前跟没藏讹庞骂街的诺移赏都等人也分到了自己的蛋糕,皆大欢喜。
除了身份不明的小皇帝李谅祚。
当然,他也没什么伤心或是失望的感觉,因为他还不到一岁,感受不到成年人的欢喜。
哦不,除了小皇帝李谅祚之外,还有一个人也不高兴。
没藏讹庞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欣喜若狂的,他志得意满地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元昊已死,西夏下一任话事人,就是……
“没错,正是在下。”
当没藏讹庞无声地宣布自己将要成为西夏大boss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美梦,而这个声音对他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没藏氏。
哦不,现在是皇太后了。
没藏讹庞是一个好的阴谋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他可以策划一个几乎完美的犯罪,但在分赃时,却没有给自己留下最大的一份。
也许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失败的一瞬间,才知道为什么其他权臣这么容易就同意李谅祚继位。
因为大家都没把他放在眼里,从一开始,直到那个不明身份的孩子,他的行动就一直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李元昊的政治遗产,被自己的妹妹窃取了。
太后摄政,二十岁出头的没藏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超过了她的婆婆卫慕氏和她的前辈野利氏,到达了权力的巅峰。
诺移赏都等人掌兵权,而没藏讹庞自己,依然是那个吉祥物般的国相。
不过没关系,小人报仇,十年不晚。
没藏太后其人,在个人生活上可能比较开放,但她在后李元昊时代的政治主张上,确是十分保守的。
十分保守,翻译成人话就是到处装孙子。
李元昊死前,西夏正与宋交战。
元昊死,仁宗遣使祭奠,并册封李谅祚为夏主。
没藏太后欣然接受,两国息兵停战,夏向宋称臣,遣使回礼,两国互市。
除了政治上认爹之外,在文化上也友好交流,大概得益于那几年的寺庙生活,虽说六根不净,但还是得到一些熏陶的,仁宗赐《大藏经》,没藏太后修承天寺后将其供于内。
由于宋与西夏没什么深仇大恨,所以好说话,但另一位邻居契丹就没这么容易蒙混过关了。
这话要从帝中帝李元昊之死的五年前说起。
其实没藏太后向宋称臣,已经不是西夏的第一次了。
事实上到处喊爹是李元昊家族的传统,但这个故事不涉及李元昊他爹李德明,就不往上数了。
那年,宋与契丹交好,辽兴宗耶律宗真不支持李元昊攻宋,所以他有小脾气了,竟狗胆包天煽动辽国党项族叛逃,辽兴宗大怒,双方撕破脸。
李元昊心里也是有点数的,惹了契丹,自然要跟宋装孙子,所以上表称臣,接受宋的册封和岁赐。
毕竟口头喊爹不花钱,李元昊觉得自己喊声爹就能赚钱,心中还很欢喜。
这种没诚意的儿子,宋内部当然有人不满,蔡襄富弼等人便觉得不该答应。
但投降派是任何时候都不少的,当时的投降派大佬是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没错,就是“一曲新词酒一杯”那位晏殊,他们的推动再加上仁宗本人厌战,几乎是无条件答应了元昊的要求。
其实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毕竟西夏那偏僻的地方跟燕云不一样,就算打下来也是赔本生意,不划算。
契丹国内党项族叛乱,这种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人家契丹内政,你西夏无权干涉。
但这事儿本来就是李元昊煽动的,他觉得煽动契丹党项人叛乱不过瘾,竟然在辽国镇压叛乱时派兵支援辽国党项人,顺手杀了辽国领兵将领。
辽兴宗怒了,御驾亲征。
过程就不细讲了,大体就是契丹军一路高歌猛进,打胜了几仗,李元昊且战且退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全力反击,大败契丹军。
但有一个小插曲需要讲一讲。
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都算进来,统称为伶人
伶官,也就是在宫中授有官制的伶人,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但记载在《辽史》中的只有一位。
他叫罗衣轻,辽兴宗兵败逃亡,生怕被西夏兵追上,罗衣轻拦住溃兵,跟他们开玩笑说道:“先看看鼻子还在不在?”
前面说过,被李元昊抓住的契丹俘虏通常会被割掉鼻子,
辽兴宗听到后大怒,命人用绳子将他绑在帐后要杀他。
辽太子跟罗衣轻有些交情,此时想把这事混过去,开玩笑说:“打诨的不是黄旛绰。”
黄旛绰是唐朝著名乐师,以风趣口才好著称,曾劝说唐玄宗不要信任安禄山,而是应该多亲近自己的儿子。
太子给了台阶,罗衣轻却不肯低头,回道:“带兵的也不是唐太宗。”
辽兴宗怒极反乐,知道自己是因兵败迁怒于罗衣轻,所以放了他。
总之这场仗辽国输了,皇帝亲征大败,奇耻大辱,换谁忍得了?
那年二十八,亲征西夏
逃跑如喽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