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公司已经四个月,步行到村里也有五六次了,只是依稀听说有一条上班的小路,可以避开公路,避开大车,也就避开漫天飞舞的灰尘。但是我并没有从那条小路走过,主要是没有探索的意识和勇气,所有的选择都趋于保守。
可是书阳、老白和小扶他们来了以后,第一天就找到了那条小路,比大路节约了一半路程,沿途有玫红色、白色和紫红色的牵牛花,有长满杂草的田埂,有缓慢生长的蚕豆苗,有一截冒着轻微臭鸡蛋味道的涵洞,还有一段仅供一只脚通过的水渠,走在上面,有种踩粗钢丝的错觉。
由于没有了灰尘,走在路上,人也舒服了很多。
昨天是周末,公司组织看电影,就是国庆节期间热映的《中国机长》《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书阳都以为,看电影这么好的事情,人肯定会比较多,我们还是早一点出发,免得没了座位。去了以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人,除了我和书阳,就是工会负责放映的人员。
这倒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电影准时在下午两点放映,我和书阳安安静静地观影,工会人员不时朝门口观望,随时留意观影人数,电影开场半小时以后,终于又来了几个人,他拿来签到表,让我们签了字。
我想起小时候村里放电影的盛况。
每当有放映计划,村里会提前三天,通过鱼木溪小学的大喇叭广而告之,把声音调到最大,不管是干农活的,还是打麻将的,都能听到,并且嘱咐大家根据放映时间做好准备。
那时的放映条件其实非常简陋,就是在学校操场主席台的那两棵杨树之间牵一个幕布,放映设备架在操场上,等到了时间,如果遇到下大雨就会顺延到云收雨歇的日子,如果只是飞着毛毛雨,只要不影响放映机器,就会按时播放。
乡亲们总是非常积极,到了那一天,早早地喂好猪食,做好家务,督促孩子写完作业,锁好门,扛着椅子就向鱼木溪小学进发了。
每个人都想占一个好一点的位子,否则就只能看别人的后脑勺了。
我们小孩子是最容易的,不需要凳子或者椅子,要么坐在树杈上,要么坐在父母的腿上,惬意得很。
那些实在到得太晚的,就只能站在后面,从前面俩人的肩膀处看过去,忍着腿脚酸痛。当然,如果遇到喜欢的电影,完全融入到情境里,也就忘了腰酸腿痛的事情了,碰到那些不感兴趣的,就提前离场,回家休息了。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九十年代,鱼木溪的人们是很爱看电影的,每一次都是黑压压地挤满了操场,连幕布背后都站着人,树上全是孩子和身形瘦小的大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也就是在那时候,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原来狭小的鱼木溪,居然生活着这么多人,这是以前大家散落在田间地头时,无法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