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窄窄巴巴的沥青路,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在我们前方不远处铺开,一直向着那小镇的方向蔓延。
“这是什么镇?”我问肖军。
肖军挠了挠脑袋,不好意思的说:“哎呀,我还真记不清了,印象里高速附近就一个朱家屯啊,门口有个红牌楼的,不是这里……”
我掏出手机,准备在地图上确认一下,却发现根本没有网络信号,只能作罢。
我们顺着那条沥青路往镇上开,准备看看能不能吃个饭,顺便打听下傅小姐的下落。从下午饿到半夜,我们是前胸贴后背,尤其是我跟胖子,这一天都没吃东西了。
随着车子驶入,透过车窗,我们看见了一群群身上、脸上都穿着、涂抹着大红大绿的秧歌队,他们有的手舞着扇子,有的挥着手绢,有的划着纸扎的纸船、骑着纸驴。
秧歌队身后是一条纸扎的长龙,本来庄严的龙脸上却被涂抹的乱七八糟,一点也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样子,显得分外搞笑。
要不是它脑袋上还竖着两根木棍般的犄角,我甚至要怀疑这是一条腊肠犬。
长龙后面是一张八抬大轿,同样是纸扎的,跟那些纸船、纸驴、纸龙一样,都充满了粗糙感,甚至给人一种应付和滥竽充数的感觉。
八个脸上画着搞笑的,白油漆装扮的人抬着那轿子,轿子上端坐着一个仙姑模样的女子。她身穿绣袍,云鬓盘头,脸颊上画着两坨鲜红的胭脂,手中端着一坛子酒。
轿子最后是几个脚踩高跷的吹鼓手,他们手里举着笛子、唢呐、锣鼓、钹、板胡和二胡,在前仰后合中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今天是什么传统节日吗?”何筱琪好奇的问肖军。
肖军笑了,说这里靠近姑馀山,看这架势估计是麻姑节吧。
我不是胶东人,但是却知道麻姑仙子的传说。
据说这位麻姑仙子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她出身道家,是胶东地区民间信仰的女神。
根据传说和野史记载,这位麻姑仙子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所以古时常以麻姑喻高福、高寿,尤其是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西王母寿辰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被称为:麻姑献寿。
但印象中麻姑节应该是三月三,如今已经过了,怎么还要张灯结彩的庆祝呢?
肖军说我有所不知,那三月三是麻姑献寿西王母的日子,麻姑节本质上跟这个典故没什么关系。
由于麻姑的出生年月日不详,所以现在烟城地区的麻姑节只是一种借当地风俗,拉升旅游产业、帮助创收的手段跟噱头,根本没有什么固定日期可言。
为了吸引游客们上门,即便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举办麻姑节也不成问题。
众人哑然失笑,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果然,见我们驶入小镇,那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人群开始搔动,很快就热情的围拢过来,吹吹打打也变了调儿,整齐划一的变成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