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都开始咬紧牙关拍摄百万元以下的电影,目的就是“黑”华影公司的这一百万借款。
只不过这样一来,电影质量越来越差,人家好演员宁愿拍电视剧也不拍电影。
92年京影制片厂拍摄《大撒把》,就是霍建起担任美术师的那部电影,制片厂开会好几次,才决定把葛优的片酬从1500元上调到5000元。
现在看来似乎像是天方夜谭的不可思议,但当时情况的确如此。
这样的制度,无论幕后还是演员,都没有那种积极性,反正拍的好是这么多钱,拍不好还是这么多钱,真正头疼的只是电影厂的头头们。
而能拍好的电影,基本全靠他们自觉和敬业。
在田地分到户的十来年后,眼见肥了华影集团饿死了各大电影制片厂,上面才改变这种方式,改为各家电影厂自产自销,自负盈亏。
好处是卖的多赚得多,但坏处也很明显——以前都没卖过,又是国营单位,谁懂这个呀。
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唯一的思路就是,广告。
就连主创人员进影院宣传,也是这两年从香江学到的。
而现在,宁远却提出走出去宣传,是霍建起、康健民他们没有想到的。
国营单位的人都好面子,原来让他们去外面跑发行,他们都觉得不好意思,而现在,就跟小摊小贩似的,站在街上吆喝,他们当然想不到,也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
不过,康健民和霍建起也不是不懂变通的人,这两年的境遇,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艰难。
在一起商量后,又跟川省太平洋院线方面沟通了一下,他们当时就大喜不已。
钱都已经花出去了,这个方法肯定能多吸引观众买票观看,他们当然乐于成见。
毕竟,领衔的是宁远,现在宁远的名气,可不下于尔康和五阿哥。
达成了协议,院线方首先向市里报备。
毕竟宁远的人气不容小觑,又是免费的见面会,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人肯定不少。
院线方果然也有能耐,下午就批复了,随后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搭建舞台,同时派人去印发宣传单。
标题就叫《影星宁远在XX影院广场见面会》,上面印着宁远箫剑和公孙策两个经典形象的照片,大致介绍了一下电影,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点。
很快,蓉城人就骚动了。
免费的见面会,又能看到这种家喻户晓的明星,谁不想去?
到夜晚,舞台就在电影院外面搭建起来,灯光打开,瞬间亮堂堂的霓虹闪烁。
经过一晚的发酵,第二天上午,还没到时间就来了不少人,前面十来米的区域都围满了。
而临近时间,周围的交通就开始出现拥堵。
当然,现场也来了不少执勤人员维持秩序,以及疏导交通。
时间一到,就有主持人在台下朗声道:“有请华夏著名影星,箫剑和公孙策的扮演者,宁远先生上台!”
宁远当时就用手捂脸,哭笑不得,尽管这个称呼提前跟他说过,但还是感到莫名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