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盛带着惊异的目光望向小女孩,他从这个小女孩身上感受到了一丝特质,收回探究的目光重新望向跪在地上的王三夫妇。
先让人将他们搀扶起来,然后才仔细的询问起来。
王三将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全盘托出,周围的敢战士们纷纷怒发冲冠,没想到昭城之外的官吏竟然黑暗到了这样的地步。
虽然是王三的一面之词,但洛盛心中实际上已经相信了。
因为这非常符合现实,但即便已经相信,秉持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好习惯,洛盛还是决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况且他从河西一路走来,本就是要看一看,这天下会在这些政策之下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王三的经历就非常的典型,发生这种事情的,绝对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无数人的经历。
“等到雨停之后,就到郡中看看。”
洛盛下令,王三一家被带到别的屋中休息,还有预防风寒的药物和姜汤,王三离开之后,管家走上前来低声道:“公子,若是前往郡中察查这件事,是不是低调一些?
臣担心有的官员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洛盛闻言有些沉默,管家的话,实际上是洛氏之中的一种理论,被叫做“洛氏逆流法则”。
这个概念的名字取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主要意思是——随着一个王朝存续时间的变长,即便洛氏什么都不做,敌人也会越来越多。
一个王朝草创的时候,皇帝英明神武,关爱百姓,臣子们也大多清正廉洁,能克制住自己的贪念,这个时候洛氏的道德水准虽然高,但还不算是特别扎眼。
但是随着王朝的存续时间变长,吏治败坏,权贵腐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候,羽毛洁白的洛氏就会显得越来越扎眼。
尤其是洛氏还不愿意和光同尘,而是依旧特立独行,在很多人看来,洛氏活着,他们就活不了,就享受不了。
现在的大汉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至少贵族的堕落还没有这么快,皇室、诸侯王、列侯之间的平衡保持的非常好,目前列侯们还是想着打仗维持富贵,还没有将爪子伸向普通的百姓。
但是官吏不一样,这些人大多数是郡县豪强出身,不需要像列侯和诸侯王那样天天担心封国消失,这些人家中都有藏书,代代输出官吏,反而稳得很。
在一个权力场上,掌握权力的永远不会是一时之雄,而是长时间把持权位的那些人。
在后世的明清时期,那些县太爷很多都是被胥吏架空的,若是愿意和光同尘,那还能稳稳的待个三五年一迁。
若是想要做些事,那可就要看看谁的手段高了,若是朝中有人保,那还能灰溜溜的离开,若是没人保,直接扒了官皮,甚至丢了性命的也不在少数。
看看现在和洛氏交好的吕氏和安阳韩氏等,很多事情都要询问一下洛氏的意见,看看有没有触及洛氏的底线。
吕氏好的一点是,对洛氏的底线比较清楚。
安阳韩氏差一些,不过安阳侯经常往昭城跑,这么多年下来,倒也没有做下什么大的错事。
洛氏这种家族和三国袁氏那种四世三公是完全不同的,袁氏的号召力和声望可不是因为四世三公,东汉末年的三公是个什么玩意,谁不清楚?
袁氏是因为担任三公时,结下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集团以袁氏为首,这才是袁氏号召力的来源。
换句话说,是因为袁氏这个带头大哥当得好,能给手下人分利益,皇帝不愿意给的,袁氏能给,这才是袁氏的声望来源。
但是洛氏能给那些权贵官吏想要的东西吗?
不能!
那些人蝇营狗苟,和洛氏截然不同,利益截然相反的双方,怎么可能走在一条道路上呢?
这百年来,天下之间崇拜洛氏的越来越多,厌恶洛氏的也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
这就是洛无疾之前想要把敢战士调往西域,家族中人有些担忧的原因了,因为家族蒸蒸日上的外表之下,是逐渐显现的危机,而且是不可调和的危机。
唯一的办法就是洗牌,重新天下大乱,将那些堕落的官僚和贵族全部清洗掉,但实际上,局势并没有非要到那一步为止。
至少在现在,还没有人敢对洛氏动手。
洛盛想了很多,沉默了许久,然后沉声道:“家族正处于鼎盛之时,目前还没有任何的迹象,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危险就踌躇不前,还是要去看看,不过检查好马匹和武器,告诉各位族人,要警惕一些。”
“喏!”
见到洛盛坚持,管家轻声应喏。
大哥们鉴证少点,我害怕,那楼一层层的删,我真没有那个意思啊,我就是单纯的针对书里的内容,写一些东西。
我决定了,之后我要写两种相反的结论,这样应该鉴证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