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时(5)
“目前,建立孟加拉军队的各项工作正有序地进行着,我们预计将在未来4个月之内建立孟加拉海军和空军,以便让我们的盟友能够同巴基斯坦人还有他们背后的美国人、英国人。”迈克尔·麦克尼尔打着哈欠,向参谋部和参谋连的同僚们汇报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进展还有上级的最新安排,他们的任务只会伴随着孟加拉人的逐步强大而变得更加繁重,“祖国将指导巴基斯坦人建立军队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我们,我部需要在上半年建立至少3个能够渗透到东孟加拉地区持续作战的孟加拉军战斗单位……”
“没有援军吗?”约阿希姆·汗随口问了一句,“这种重大任务需要驻印部队总司令部监督。”
“我们的老将军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由我们的部队来独自照看这些孟加拉人就足够了。”坐在屋子里的另一个参谋冲着同伴们笑了笑,“他说,这群孟加拉人当中那些离开了巴基斯坦军队的人所拥有的最高级别不过是上校,因而我们没必要让更多部队参与到此事中。”
“恐怕这并不是巴赫将军自己的看法。”麦克尼尔轻声说了一句,他在众人对他这句话产生危险的兴趣之前及时地转移了话题,“……总之,我们需要在东北地区建立规模相当的孟加拉正规军和辅助部队,有关具体工作的细节将在今天下午的会议上由洛赫中校做具体布置。长官,您看——”
约阿希姆·汗接过麦克尼尔手里的指挥棒,他向着参谋连的几名军官分摊了一些任务,那都是些同孟加拉人的训练工作还有物资筹备工作相关的具体事务。他们需要控制好干涉孟加拉局势的力度,并且竭力维持印军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稍有不慎,盟友间产生的裂痕便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带来无比严重的后果。
孟加拉人终究是靠着外国的援助才能和部署在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坚持作战的,而两个不同的外国盟友使得他们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印度人自不必说,那位上次冒着生命危险去巴基斯坦宣传要让整个印度地区重新统一起来的元首即便遭受刺杀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至于德国人,他们还要居于印度人之上,而且他们的态度比印度人的态度更加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孟加拉人的两个重要盟友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德军和印军瞒着对方而私下建立孟加拉人武装的尝试多得数不胜数,目前为众人所熟知的建立孟加拉正规军的方案只不过是听上去最可靠而且最不容易引起反感的罢了。有些谣言称,孟加拉人的盟友们企图借助这个机会建立多支能够绕过法律限制、只听命于某几个人的部队,这些流言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德、印还有孟加拉三方之间的互信。
“上个月还说要控制规模、避免主动引来规模更大的冲突,现在却迫不及待地要建立孟加拉军队。”会议结束后,约阿希姆·汗和麦克尼尔并排走出会议室,他们打算到外面去散步,顺便参观一下孟加拉人训练时的壮观场面,“这不像是为了争取选票而做出的妥协……又或者最高统帅部另有计划。”
“或许他们害怕局面的主导权从我们手中溜走。”麦克尼尔抱着一摞文件,他其实宁愿去训练场或者外出执勤,“因为叛军的危害并不只是表面上的这些。”
“这种话已有许多人说过许多遍了。”约阿希姆的视线飘忽不定,但他还不至于忘记自己此刻的职责,“然而那些除了杀人放火之外带不来什么新改变的家伙也只能躲在山区里玩捉迷藏而已,他们所称的奋战更像是自我感动。”
“过去是这样,而最近的一连串危机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麦克尼尔忧心忡忡地说着,他禁不住去想涌入印度东北地区成千上万的难民,“此外,孟加拉人对我们的行为也有所不满。最近一段时间,我已经多次听到有参加训练的孟加拉人私下里发表些对我国还有印度不友好的言论。他们只是因为现在还需要我们的保护才保持着对我们的尊重,如果他们稍微获得些自主权,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
德籍印度裔军官听了,停下脚步,小声对着麦克尼尔说道:
“他们真的会……投奔俄国人吗?俄国人离他们很远,也无法给他们提供什么支持。”
“我不清楚,但俄国人显然在为叛军提供支援。”麦克尼尔一板一眼地回答着,他平静地将内心的想法直白地向长官表述,“孟加拉人在为他们的自由而战、为他们的未来而战、为他们免于美国佬和英国佬的走狗的殖民而战,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时常怀有对驱逐了旧主却迎来新殖民者的错误选择的担忧。这种担忧会在合作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只要我们试图插手他们的具体事务,他们便会怀疑我们的真实动机。”
“没必要。唉,他们眼下还在被巴基斯坦人奴役着,却要担心未来的事情。”约阿希姆·汗叹了一口气,“我们如果真的要那么做,早就动手了,轮不到他们胡思乱想。”
麦克尼尔没有反驳,他知道许多种用更加体面的方式夺取资源和权力的办法。平心而论,他不觉得那些手段是错误的,只要目的正确,在此期间的额外损伤可以忽略不计。具体到孟加拉人的问题上,能够既让孟加拉人获得自由又能使其盟友收获足够利益的方案当然是最好的,不过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尽管东孟加拉周边地区频繁地发生武装冲突,卷入冲突的各方迄今为止还没有做好打响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基地中的孟加拉人规模没有明显增长,这可能是由于负责招收孟加拉人的德军军官做了些严格的限制。他们不缺人,缺的是合格的战士、有坚定信念的士兵,把面黄肌瘦的家伙塞到军队里毫无意义。一些原先在巴基斯坦军队服役的军官也来到了德军第9空降师的基地中在他们的德国同行指导下训练部队,他们在各方面的参照标准都与德军等同。
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和驻扎在主要城市还有部分中小城镇里的巴基斯坦装甲猎兵——这统称背后包含着游骑兵部队和其他一连串使用动力装甲的准军事部队——进行残酷对抗的模拟训练是重中之重。上一次孟加拉人游击队员虽然杀进了达卡,却在敌人的猛烈反扑之下迅速败退。若不是当时渗透抵达现场支援的麦克尼尔当机立断让队伍撤离,他们恐怕没法活着看到印度的太阳。那次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的袭击结束后,德军加大了孟加拉人士兵的训练量,同时也要求第9装甲猎兵营用更加严格的标准对待这些盟友。
有些要求即便在麦克尼尔看来也过高了。即便不谈装甲猎兵的种种武器,仅装甲猎兵的防御能力就使得缺乏重武器的作战单位很难对付他们,一个全副武装的装甲猎兵有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几十个缺少防护装备和有效武器的对手。每每自称能单手对付一个排甚至一个连的敌人的尼克·西摩尔·帕克肯定会很喜欢装甲猎兵,可惜目前麦克尼尔没法随时和对方取得联系,不然他也不介意以此开个玩笑。
从训练场附近的塔楼向场地中眺望,那些还在拼搏着的德军士兵和孟加拉人士兵们的身影映入了麦克尼尔眼中。他举起望远镜,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站在铁丝网外面发号施令的施密特中校,但还没有捕捉到谢里夫·罗易的踪迹。那个既有斗志又有头脑的孟加拉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罗易可以在未来的孟加拉军队中担任一些不怎么重要的指挥职务。
“他们有了不少进步。”麦克尼尔放下望远镜,欣慰地对着围绕在那栋烂尾楼附近的孟加拉人指指点点,“起先他们见了装甲猎兵就吓得失去抵抗力,后来又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而只顾向前冲锋……上一次的失败和他们过分执着于那些本就不现实的战果有一定关系。哎,这回他们变得灵活多了,我已经很久没看到我军的装甲猎兵部队拿出对付同等水平的敌人的态度去参加这种业余训练了。”
“装甲猎兵称得上是我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能和他们在训练中打成平手的孟加拉人或许可以更好地对付巴基斯坦军队。”约阿希姆和麦克尼尔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孟加拉人一方在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尽管他们不远处就有一个德军装甲猎兵被十几个失去了武器的孟加拉人七手八脚地撞翻在地,“但……应当保证孟加拉人以后一直是我们的盟友,这才稳妥。”
“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长官。”麦克尼尔清点了一下视野范围内的战斗人员,他高兴地发现孟加拉人又开发出了几种在特殊环境中攻击装甲猎兵的战术。只要善加利用城市内的复杂地形,人称巷战之王的装甲猎兵也没有那么可怕。“更何况,所谓王牌兵种的秘密既不是单纯的武器装备也不是什么吹嘘出来的军人精神,而是我们德意志共和国所具有的一切凝聚成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美国佬当年曾经说过,有那样的国土、法律、公民的国度必将走向繁荣,而这也是我国能够在世界大战中胜出的原因。”
“是吗?”
某些人所担心的无非是孟加拉人对付装甲猎兵的办法辗转被德国的敌人所掌握,麦克尼尔想着。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能永远保住的秘密,德国人所珍视的一切到了下一个世纪说不定一文不值。几十年来,德国人的敌人和盟友都建立了各自的装甲猎兵部队,而且多半是用于镇压内乱,因而装甲猎兵在麦克尼尔眼里属实没什么值得保密的东西。他所在乎的那些隐情,只怕也同德军百战百胜的光辉事迹无关。
不,这个结论有些武断了。既然连印军都建立了装甲猎兵部队和对应的用于对内镇压叛徒和间谍的机动警察部队,按理说德国人没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向孟加拉人保密:就算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天衣无缝,也许印度人只需要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话就能让德国人的全部努力白费。想到这一点后,麦克尼尔有了新的打算。他得在不动摇现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也许他该尝试着多利用一下那些办事更方便的长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