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时(3)
“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在东孟加拉取得一个或数个稳定的据点。这些据点应当分布在边境地带,以便我军向东孟加拉的自由战士们提供必要的补给和支援。”迈克尔·麦克尼尔对着地图指指点点,把上级的要求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告诉了那些仍在营地内训练的孟加拉人,“我素来知道你们受同胞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如果不能在军事行动中转化为我们一方的优势,它就和国际社会的同情还有声援一样只能充作谈资。”
在上次军事行动中生还的谢里夫·罗易等人受邀参加了讨论,这些两次死里逃生的孟加拉人游击队员比那些新加入队伍的同胞更熟悉在东孟加拉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困难。麦克尼尔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通过频繁的袭击给巴基斯坦军队添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他们得在巴基斯坦人组织起强而有力的反击之前趁敌人不备再次杀回东孟加拉。德军计划在东孟加拉地区先进行试探性进攻,一旦这些孟加拉自由战士们在东孟加拉成功地扎根,德印联军将得以建立一支正规军同巴基斯坦军队抗衡、直到把美国人和英国人的盟友驱逐出孟加拉。
麦克尼尔觉得这个任务相当简单,孟加拉人只需要把目标从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转换为控制据点和地盘就行了。他兴致勃勃地邀请孟加拉人和他一同讨论计划细节,只要这些人表现得稍微积极一些,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组织一支队伍再度越境对巴基斯坦军队发起袭击、占领边境地带的城镇。到那时,德军和印军将给孟加拉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而被孤立在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只能坐以待毙。
出乎他意料的是,孟加拉人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兴奋,谢里夫·罗易甚至面露难色。见此情景,麦克尼尔只得打消了速战速决的念头,他心平气和地向孟加拉人请教其中的缘故,并打定主意要在行动之前先和伯顿等人取得联系。
“先前的几次失败影响了同胞对我们的支持。”罗易如实向麦克尼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醒在场的其他人仔细回想出入东孟加拉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一个月之前我们返回孟加拉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趁机攻占一些重要设施、发表些激动人心的宣言,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我们没有那么做,而敌军的新一輪大规模镇压行动又严重地摧残了大家的信心。”
“我已经说过了,当时我们没有撤退到吉大港或其他区域进行第二轮拉锯战的条件,因为我们在深入达卡的过程中不能确保路线安全。”麦克尼尔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想一鼓作气把问题解决,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别去议论上一次的失误了。单就下一次来说,只要是有助于行动的意见,你们可以随便提,哪怕要求过分一些也无所谓。”
孟加拉人交头接耳地议论了一阵,他们的态度让麦克尼尔很不满意。这些人竟然在他面前公然说起孟加拉语,摆明了是不打算让他听懂其中的内容。麦克尼尔暂时还没有学孟加拉语的打算,他实在分不清印度地区的这些【方言】,正如他起初分不清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一样。
“亚当姆斯上级军士长,我们的要求恐怕不是您或者您的上级能满足的。”麦克尼尔的思维刚神游天外片刻,坐在他面前的孟加拉人已经结束了讨论并让罗易和麦克尼尔交涉,“在训练方面,你们是专家……但在我们的家园上执行作战任务时,除了总体战略之外的工作应该交给我们来负责。”
“嗯,你觉得我们还不够专业?”麦克尼尔笑了,他很欣赏这些孟加拉人的胆识。倘若对方在他面前点头哈腰地示好,他倒要怀疑这些人的忠诚了。“我军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几十年来鲜有败绩。如果我们在你们眼里也显得业余,那我简直没法从世界上找出更专业的团队了。”
“你们当然足够专业,可你们不够了解孟加拉的情况。”罗易也像麦克尼尔一样指着地图,他画出了上次潜入达卡时的行动路线并对麦克尼尔说,要不是德国人和印度人提了那么多要求,他们本可以做些额外工作以便给撤退到吉大港创造条件,“到哪里获取资源、从什么地方撤退、和哪里的驻军事先联络……这些事,我们本来可以搞定,但你们根本不给我们自由发挥的机会。”
“等一下,你的意思是说你了解至少一个严重动摇的巴基斯坦军作战单位?”麦克尼尔敏捷地从罗易的话中捕捉到了重点,“把情况向我具体描述一下,我们可以以此为由制定计划。”
然而罗易反而在麦克尼尔的催促之下变得腼腆起来,他语气急促地对麦克尼尔说,刚才的某些结论不是很严谨。麦克尼尔耐心地对罗易说,结论是否严谨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及时地利用敌人的缺陷创造机会。
从孟加拉人的描述之中,麦克尼尔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谢过了给他提供奇思妙想的孟加拉人,而后立即返回办公室并通知勤务人员把过去几个月以来参谋部对巴基斯坦军队在东孟加拉镇压情报的记录找出来供他仔细审阅。找资料的过程可以由他人代劳,而分析资料的工作只能由他本人完成。
虽然麦克尼尔很希望埃贡·舒勒或其他人能帮助他分析一部分记录,但私自对外泄露机密的代价不是他能承受的。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逐条对比巴基斯坦军队镇压某地孟加拉人时所出动的部队番号。
“原来你在这里……他们说你好像有什么发现。”约阿希姆·汗推门而入,他一眼就看到麦克尼尔手忙脚乱地抄写着文件上的内容,“不用着急,重新渗透东孟加拉的作战行动至少在这个月结束之前还不会开始。”
“长官,我有一些新的发现。”麦克尼尔把自己已经取得的结果递给了约阿希姆,“我们一直苦于无法在东孟加拉取得立足点,但如果我军能够成功地把一部分参加镇压的巴基斯坦军队策反并说服他们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东孟加拉就门户大开了。”
约阿希姆·汗看了一眼麦克尼尔整理的表格,上面记录了巴基斯坦军队在东孟加拉地区开始镇压以来的部队调动情况(以德军所获取的情报为准)。显而易见的是,巴基斯坦纵使部署了十万大军,仍不得不疲于奔命地调动其部队四处出击才能勉强压制住上亿的孟加拉人。这些作战单位之中或许藏着潜在的反叛者,但约阿希姆·汗一时间仍然未能看出其中的蹊跷。
“我们无法仅凭这些记录找出愿意追随我们的人。”约阿希姆·汗还是放弃了,他实在跟不上麦克尼尔的思路,“也许我们需要的会是一个间谍网络……国家安全总署的人对此应该有些心得。”
“事情也没那么复杂,长官。”麦克尼尔从桌上抄起一根红色圆珠笔,在其中几个部队番号上画了圆圈,“就拿这几支部队为例,这些营的团级征兵番号隶属于东孟加拉而不是西巴基斯坦,它们在执行镇压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其他番号属于西巴基斯坦的作战单位的严密监视。”
这是麦克尼尔断定有一些巴基斯坦作战单位不受信任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团的概念在沿用了英军传统的巴基斯坦军队和已经效仿德军的印军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别。对于德军和印军来讲,团只是指挥链条中的一个作战单位名词,但对于巴基斯坦军队而言则象征着构成旅和师的营的【出身】。基于自己对美军和英军的深入了解,迈克尔·麦克尼尔很快发现那些名誉团番号属于东孟加拉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各营在执行任务时永远被2个以上的西巴基斯坦作战单位监视着,而且巴基斯坦军队从未让两个有着东孟加拉团番号的作战单位在同一地点执行任务。
尽管那些反抗意志最坚定的军官和士兵在巴基斯坦军队采取行动时已经叛逃,基于从众心理和其他一些理由而留在巴基斯坦军队的孟加拉人还有那些虽不是孟加拉人但俨然心向孟加拉的家伙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印度的封锁使得西巴基斯坦对东孟加拉方面的支援变得尤为困难,因而巴基斯坦不敢鲁莽地将所有东孟加拉团单位列为敌人或将之解散。
他们采用了一种折中办法:一面令这些名义上仍是巴基斯坦军队一部分的作战单位镇压孟加拉人,一面用更多的军队监视它们以防其叛变。或许这是巴基斯坦部署在东孟加拉的十万大军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但即便没有这些内耗因素,巴基斯坦军队仍无望恢复东孟加拉的正常秩序——从他们对着孟加拉人大开杀戒的那一天算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保持着表面和气的理想状态中了。
“……这些主要由孟加拉人组成或团番号归属于东孟加拉的作战单位,目前受到巴基斯坦军队的敌视。”麦克尼尔既要说服长官,也要说服自己。因此,他更愿意将自己这番话定义为猜测而非确定的结论,罗易大概也是这么想的,“由于我军和盟友的持续封锁,敌人贸然清除这些作战单位将导致巴基斯坦军队失去对东孟加拉的控制权。随着东孟加拉各地抵抗加剧,敌人会在利用这些孟加拉人部队的同时把他们信得过的部队撤退到达卡等大城市。”
“我明白了。他们不能把这些人铲除,因为那样一来他们的剩余兵力就不够压制东孟加拉了;此外,他们又不会放心地允许这些部队防守最关键的重要城市。”约阿希姆·汗心领神会,他猛然间发觉自己过去竟然忽略了这一点。不,这其实怪不得他,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巴基斯坦军队的行动、所有人的头脑都在考虑如何应对巴基斯坦军队的主动进攻时,镇压部队的组成反而无人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