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98章 建筑(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98章 建筑(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既然他们涨价了,那咱们就自己办窑厂,自己烧砖吧,反正以后用砖的地方多着哪,自己生产正好也能降低成本。”

其实,每次来铁工厂的路上,施奕文都会路过一家窑场,窑场位于河边,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窑场。有两座土窑,河边种着上百亩草荡,那是烧砖的燃料,空地上的芦苇棚下面到处都是阴干的砖坯。

原本的,施奕文并没有把砖这样的本地可以提供的基本原料放在心上,但是现在既然出了问题,那就正好顺便解决它。

当然,施奕文并没有选择建这个时代的土窑,土窑的生产效率太低,而且能耗太大,所以他选择了16门的轮窑。之所以选择16门,是因为烟囱的原因,在轮窖生产中,需要排除大量的烟气,同时由于窖体庞大、烟道长,需要较大的抽力,所以轮窖的烟囱都比较高,其高度一般是根据窖室多少来确定的,大约有多少个窖室就要设计多少米的烟囱,54门窖烟囱高度至少50米以上,就是32门窖也至少不能低于30米,相比之下,16门轮窖的烟囱高度只需要不到15米,也算是经济实惠,当然主切还是因为技术原因。

虽说砖涨价了,不过之前已经买了一批砖,有现成的砖可用,就立即开工建造了一座轮窑,在21世纪的砖窑中它是高能耗的代表,技术落后,但在万历七年绝对是极其先进的事物。

与普通的土窖不同,它是连续生产窑,可以同时装坯、出砖、清扫。沿隧道的长度分成预热,烧成、冷却等带。烧制时,将生坯固定于一个部位,将燃料在隧道的各个部位顺序加入,使火焰沿环形不断向前移动,生坯即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而成产品。热效率较高。燃料则是从窑顶的加料孔加入的。

而轮窖的火分带情况为:预热带5~7门,焙烧带2~3门,装出窑3~4门。轮窑各带顺序保持不变,但总是朝一个方向移动。一旦点火就可以不间断的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在工作效率和热能利用上都是万历年间土窑所望尘莫及的,一个十六门的轮窑,一年可出砖瓦几千万块。

在泥瓦匠们建轮窖的同时,施奕文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研究起了制砖机,过去制砖瓦全都是手工活,和泥、踩泥、翻泥全部依赖手工不说,甚至就连同制坯,也是靠木制的模具,一块块的手工打坯成型。

也正因如此,去了一趟砖厂,目睹了制砖的繁琐之后,施奕文才决定研究一下制砖机,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研究什么,只需要往空间里去一趟,然后在省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里的电脑中搜索一下,就找到了几十篇与机械制砖的文章或者书籍电子档,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到纸张的关系,他甚至可直接打印出来——连字都不需要调整,有几篇文章就是繁体字。

在空间里稍微研究了一下制砖机的原理,施奕文对机械制砖也算是有了些了解,和泥、踩泥、翻泥这个过程可以直接用搅拌机取代,至于制坯,可以用砖坯挤出机,其实,它的结构并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复杂,是一种简易的螺旋挤出机,在机内挤压成形时,通过出口的十几根铁丝切割成型。

原理简单,不过制造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得益于这些日子以来制造走锭纺纱机等设备积累的经验,无论是搅拌机还是砖坯挤出机都没有难住铁工厂的工人,甚至于就连同少数的钢制齿轮等精细部件,也不需要施奕文进入空间用机床加工,那些工匠通过失蜡铸造的方式,就可以铸造成形,然后经过回火、精磨,勉强也可以使用。

半个月后,有几台搅拌机、砖坯挤出机组成的“联合生产线”,就出现在新建的砖场上。

施奕文对赵国业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开工吧!”

在传动皮带的带动飞轮,施奕文的脸上露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容,可片刻后他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睁大眼睛喃喃道。

“怎么会这样?”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