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从御道登上御台,站在黄帝像前,看着这些将士,一时心中也觉豪气顿生,尤其是阵阵鼓声擂响后,更是振臂一喊:“华夏万岁!”
“华夏万岁!”
“华夏万岁!”
“华夏万岁!”
……
十万多人跟着呼应起来,此起彼伏的,一时大地与苍穹仿佛都在跟着高呼一般。
如今的华夏大明时代。
河套已复,汉家的旌旗终于又立在阴山之北!
大宁也复,庙街与库页岛也再次有了汉家碑和汉家城!
而东到北海道、南至吕宋、缅甸木邦,也有了汉家音!
所以,不可谓不是一个辉煌的华夏时代。
故当朱翊钧骄傲地振臂高呼“华夏万岁”时,在场的人也都跟着高呼起来,而同样怀着自豪之心。
而这时的朱翊钧刚刚亲征大胜,再次显露武德,也正是君威更达巅峰的时候,跟来的将校,现在也都用很崇敬的眼光看着他,如同看向他身后的黄帝像一样,仿佛在他们眼前的陛下也在开启大明的一个新时代。
而他们这辈子的伟大使命,仿佛也就是要忠于这位圣天子,继续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华夏盛世。
这一刻。
朱翊钧于军中的威望的确达到了即位以来最高的层次。
且不说,他一路巡边途中对九边边军的各种慰问与犒赏,也早让许多中下层官校知道当今天子将他们放在心上,即便是,朱翊钧现在祭黄帝陵的行为,对中下层官校而言,也是一个足以让他们愿意认可当今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有德之举。
因为,华夏文明在信仰方面,其实相比于推崇神明,华夏之人更推崇祖宗,更讲究追本溯源!
祖先在华夏民族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炎黄二帝,这种华夏文明的开创者,更是图腾一般。
特别是对于许多出身普通的中下层将校而言,他们大多还年轻,对国家和民族更加有一种报效之心,如果只是祭朱明皇帝之陵,他们恐还没有那么大的触动,毕竟王朝常在更换,他们也知道朱明不过现在的王朝而已,但祭祀黄帝陵则让他们有种皇帝在祭祀整个华夏共同的祖宗的感觉,而皇帝的确是不只为自己之私,也不是为皇室朱家一家之私,而是真的在为整个华夏上下所有人的盛世而努力。
何况。
新式教育,尤其是对卫霍等民族英雄的宣传,也让许多中下层官校的民族意识更加强烈,对于天子祭祀黄帝陵也就更受触动。
“盖闻功至极莫大于启世立族,德至高莫崇于厚民泽国,赫赫元祖,肇制吾华……”
一时。
到正式祭黄帝陵时,便由大学士王锡爵持盘,蓟国公戚继光托杯,已下马的朱翊钧就亲自接了金樽,走到了黄帝陵前,而举于陵前金鼎之上,念起了早已命状元焦竑拟好的祭文。
而朱翊钧在念的同时,许多大臣将士已饱含热泪,目光灼灼地看向了戴着冠冕、身着玄色礼服的朱翊钧。
多年的民族理念宣传和五千年文明本就自带的骄傲,很让人在这种情况不产生触动。
要知道,当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北征朔方归来,亲祭黄帝陵,就大增了华夏民族的文明向心力,而从此定立了华夏之族乃汉民族。
而如今,朱翊钧复河套归来,再祭黄帝陵,自然也会振奋天下明人。
朱翊钧念完后,就将金樽之酒倒入熊熊燃烧着烈火的鼎内,且在将金樽递给田义后,就从戚继光手里接过了香,然后向黄帝上香且亲自带着臣民作揖行礼。
待礼毕,鼓乐奏响,朱翊钧在十万臣民嘱目中,从黄帝陵前缓缓而回。
“万岁!”
“万岁!”
“万岁!”
不知何时,山呼海啸一般传来十万大军与鄜州士民的呐喊声。
而朱翊钧就在这样的呐喊声中,回到了辇中,且开始向东而去,过黄河,晓行夜宿,明察暗访,走走停停,一路上一边看着民安市繁之貌,一边看着山河静好之貌,倒也在春去秋来时,才到达了京师。
黄花遍地的京师城,正值花香馥郁,而月圆人肥之时。
而朱翊钧一回京,更是让这满京城闹若元宵、灿若明昼。
盖因朱翊钧一进京就下旨要暂时开放太液池,举行皇明博览会,展览华夏各类利民富国之良品。
一时,许多巨绅富贾闻讯后纷纷进京,竟使得满城客栈爆满,据顺天府报,以至于路旁墙边有席地而寐者,且多得使多处街道无可插脚之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