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以血统纯正的汉人为主体,这些被同化的朝鲜人或者番人,一起抱成团,余风就不会再有眼前的这种烦恼了,而且,也不用担心忠心的问题,他有足够的实力,表现出自己的态度:为我所用,用之,不为我所用,去之!
数万人全部来到朝鲜新城,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的定律,在这里同样能起到作用,在经过长途跋涉,甚至和官兵的作战后,能够越过几个州府,上到自己为他们准备的船只上的人,能有一半,余风就要偷着笑了,虽然数量大大减少,但是毫无疑问,这能够上船的这些人,都是去芜存菁了的,老弱病残基本上都在这条逃亡路上,被无情的淘汰了。而这些人,也将成为余风集团的新血,为余风集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虽然在策动引导这些人的时候,余风留在大明的天机,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发动,但是即便如此,这人力还是不敷。余风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给予了他关键性的帮助,竟然是甄环那个愿意留在南京的大哥,而且,他这位大哥,居然还是漕帮的一位香主。
漕帮的潜实力是何其的强大,有了他们的物资人员的支持,很快流民们被煽动得朝着海边而来。不管是漕帮的高层如何授意甄大,还是甄大如何说动了漕帮高层,这情形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是往余风希望的好的方面的发展,这个情,余风还真就得领。
好在余风也算是在朝鲜小小的发了一笔战争财的,得到了天机的报告,他立刻就着手准备海船接应、以后到了之后,新城如何安置这些民众的问题了。以他现在新城港口的优势,联络郑家丝毫不困难,这般规模庞大的海上运输,没有郑家的点头或者是出手帮助,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而对于这一点,余风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说动这郑家,七八成的把握是有的。
即使是他好郑芝龙从未谋面,但是他毕竟是穿越而来的人,对于三百年后,后人如何评述这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老爹,他一清二楚,如果非得用最简练的话语来概括这位海上枭雄的性格的话,那就是一句话:“有大才而无大志!”
如今天下的形势,稍微有点眼光的都看得出来,大明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乱世的景象已现,如果郑芝龙还是如历史上那个郑芝龙那样,他不想再大明的这一棵树上吊死的话,他怕是就要自己考虑下自己的退路了,知己知彼到了这个地步,这事情再出差错,那就叫见鬼了呢!以郑芝龙的眼光,不会看不出自己的格局,再不济,也是一个在朝鲜割据一方的局面,这个这个骨子里还是生意人的海防参将,既得了实惠,又有了面子,那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卖大人情给自己的机会的。
事情果然如同预料的一模一样,郑家的人,在和他接触以后,没几天就得到了郑芝龙明确的回复:在不和大明水师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这个事情,可以做。只不过,他们除了余风提出的钱财数目之外,还加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余风的那种新式火枪,他们要一千只,而且,余风还得派给他们一队教头,手把手的教会他们使用这种武器的技巧,战术。
看来,对于余风在朝鲜的发展,郑家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至少,这种新式火枪的战绩,他们知道的一清二楚。余风对于这个条件,他毫不犹疑答应了。这不是什么难事,新式火枪,无论是从制作到使用,如果没有形成规模,在一场战斗中,根本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而郑家的火枪火炮,大都是澳门的那几个兵工制作所流出来的,郑家本身并没有制作和完善这种火枪的工匠和机构,对于这样类似于买家的要求,余风这个无良军火商很乐意为他们提供他们要的东西,他甚至还打主意,是不是双方利用这次机会,展开军事交流,顺便,借郑家之手,弄点佛朗机大炮或者是大炮的制作工匠来。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总之,流民们穿州过府,朝着自己的目的而来,沿途的城池一个个绷紧了神经戒备这这些蝗虫一样席卷而来的人们,但是却很是意料的发现,这些流民们根本没有攻打州县的打算,而是一个个如同扑火飞蛾,义无反顾的朝着海边而去,然后,上了一艘艘没有任何标识的海船,消失在天水交接之处。
这一下,就皆大欢喜了。大明朝廷少了这个祸乱腹地的祸根,自然是一身的轻松,至少他们可以将眼光从南直隶抽了出来,瞄向北方了,而在大海彼岸的余风,也是眉花眼笑的看着一船一船的百姓,来到自己的领地,为新城注入一股股新鲜血液。充当运输队的郑家,更是坐在如山的银锭上,玩弄着一只只他们从未用过的火枪,爱不释手。
崇祯九年,真是一个好年景!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