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125章 上将陨而赵军疯

第125章 上将陨而赵军疯

面对已经疯狂的赵军,即便强如秦军也有些招架不住,毕竟“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而如今的赵军完完全全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那“不要命的”。

这样以命换命的打法显然不是如今的秦军愿意看到的。如今赵括已经倒下,秦军实在没有必要跟赵军硬拼这一时之气。

当然,亦或许是出于对这位上将军的尊重,王龁纵观全局后,果断下令:全军后撤,让出道路。

并赞之道:“括之为上将也,上无愧君王社稷,下不愧于臣民士卒。其临时掌军之气概,突袭壁垒之果敢,布局战场之严密,临机对敌之机敏,鏖战沙场之英勇,皆令吾自叹弗如,比之廉颇也不遑多让。吾等阴谋换将之举,实误也。

如今身死战场,马革裹尸,非战之罪也,此等英才,吾施冷箭而杀之,已是不义,不可再以其尸骨为晋升之资,致使英魂无法归故里,则恐为诸国仁人志士所唾弃也。且令放开防线,任其亲兵取回其尸骨,以归葬故里,以全吾军之义!”

秦军众将闻言皆叹而服之。

服的不仅是王龁嘴中的所谓全义之言,更是对赵括在接手赵军这个烂摊子后的种种表现的叹服。

只身入得军营,虽有王命旗牌,却终是临阵换将,一夜之间,不仅夜晚压服廉颇这种置王命不顾的桀骜将领,更是稍作手腕便瓦解了廉颇十数年来建立的班底;

一日之内,明升暗降,将数十万大军掌控于手,随即转守为攻,一日之内便已探明水情、山脉、地形,并迅速阻断丹水,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织各军发动壁垒突袭;攻防转换之快,令人咂舌。

接着壁垒攻防、战后追击,不疾不徐,愣是让秦军付出了近十万大军的代价,这才全军渡过丹水;

而在攻下壁垒后,赵括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骄狂,更没有轻敌冒进,反而如同一名沙场宿将一般,保持着高度的冷静与绝对的谨慎。

北面,派兵打通与北方百里石长城的联系,使得秦军不得不耗费大量精锐兵力在北面进行阻击;

南面,修筑无数堡垒,步步推进,步步为营,根本不给自己的秦军抄后路的机会;

就连那西岸的壁垒,居然也安排五万大军进行修复和驻守,好好的一个围歼战,前期却被迫打成了攻防战。

北面平原一战,赵括不仅展现出极其强大的战略素养,利用地利人和,尽一切可能为自家大军提高胜算,更是展现出对于战术的把握,将自家的新锐战将赢摎打得丢盔弃甲。

而在最后的最后,面对突入其来的弩车,几乎是必败的局面中,赵括依旧不服输地想着办法,无畏无惧地冲向弩车,试图力挽狂澜。

纵是兵家孙武复生,也不过如此吧。(正躺在地上的赵括表示:都是巧合啊亲!都是导演安排的,请不要戴高帽好伐。)

尽管对于赵括将军,秦军的将领们也算是心存敬意的,但这并不足以令秦军主动后撤。

秦军从来,对,是从来都不是什么仁义之师。

第三次河西大战(秦献公时期),便是趁着魏国陷于中原泥潭(与韩赵两国浍之战)不能自拔之际,“趁人之危”发起的进攻的;

第四次河西大战(商鞅变法后),又是趁着魏国桂陵大败之机,狠狠地给魏国的后院烧了一把火;

第五次河西之战,还是趁着魏国兵败马陵,主力全军覆没之时,出兵彻底夺下的河西之地。

最新小说: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