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马湖跟外面的海湾之间夹着的那个小潟湖,里面的通海航道却只有四五米深。
“正是这个浅浅的小潟湖,让海船没办法进入马湖,只能走很小的平底船。
“郑工跟其他工匠讨论和考虑过之后,建议从马湖向外疏浚一条航道直通大海。
“这样马湖会变成一个封闭的海湾,周围很多地方适合建设深水港口。
“然后海船当然也就能直接开进马湖内部了。”
朱靖垣看了电报之后没有感觉到多少意外。
从马拉开波湖向外疏浚航道,把湖泊变成海湾,最后在澹水湖里面修海港。
历史上的委内瑞拉就是这么干的,就是为了方便往外运石油。
但这么做导致的问题也很明显。
疏浚了十几米的深水航道之后,海水就能更加通畅的涌入马拉开波湖,这肯定会增加湖水的盐度。
然后就影响湖泊原有的生态系统。
朱靖垣的环保意识并不高,主要是不在意什么排放问题,也不在意什么气候变暖的问题。
但对地球各种比较新奇的自然环境,却有着天然的想要“占有”的倾向。
这也许算是某种特殊的环境保护心理,但实际上可能更加接近于“收藏癖”。
马拉开波湖这个联通大海的大型澹水湖,本身已经可以算是全球仅有的奇景了。
周围的环境也很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还是半封闭的海湾,这片区域高度独立。
湖泊的水来源于周围的高山地形雨,湖泊所在区域降水实际上不多。
年降水量只有五百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地区的标准,大部分时候都是晴天。
朱靖垣本能的想要保持原样并据为己有。
朱靖垣放下电报纸,用咨询和商议的语气问林则徐:
“林先生,我记得马湖周围其实本身是比较干旱的,湖水其实就是周围的澹水来源。
“如果直接疏浚航道,涌入的更多海水,很可能会破坏这些澹水。
“所以有没有方法,既能让海船直接进入这个马湖,同时又不影响湖水盐度。”
林则徐没想到朱靖垣的思路会偏到这个地方。
不过林则徐也没有太过意外,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现代环保的潮流,但是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在神州传统中原本就存在。
林则徐稍微考虑了一下:
“那就在疏浚航道的同时,把潟湖沙坝水道上的入口修成封闭的,装个控制出入的船闸。
“只有在船舶进出的时候才打开船闸,让海水在平时无法涌入湖泊,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或者是在疏浚航道的同时,将绞吸出来的泥沙堆积在航道两侧,形成两条人工河堤。
“河堤将马湖出海航道与潟湖其他区域隔开,形成一条让湖水独立出海的正常河道。
“这条河道虽然会比原来的水道深两到三倍,但是宽度相比潟湖也缩小了很多倍。
“总体上的出海通道横截面积反而会比原来降低几倍。
“在湖水出海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湖水向外流动的速度会增加几倍。
“湖水向外的冲击力大幅度的增强,应该能够自然避免海水内侵,就像正常江河一样。
“这样冲刷流淌的时间长了之后,整个湖泊的盐度可能会继续降低。”
朱靖垣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反问说:
“所以,第二种方案,其实相当于把潟湖区域给填了,只留下一条狭窄的河道?
“不让湖水在潟湖中与海水广泛的长期接触了,而是在狭窄的河道中对冲?
“把原本通过潟湖与海水直接接触的湖,变成一条位于河流上游的内陆湖。”
林则徐轻轻点头:
“学生就是这样的思路,不过那个潟湖不用专门去填。
“潟湖所谓区域降水量不高,但是蒸发量却很大,潟湖水主要靠海水和湖水补充。
“只要把湖水和海水隔开,潟湖自己就会慢慢干涸的。”
朱靖垣恍然:
“那这样疏浚刚到的同时,在河道的两边修两条沙坝河堤,总体建设成本会比在沙坝上修个船闸的高很多吗?”
林则徐心中盘算了一下:
“应该不会高很多,按照郑工的说法,那潟湖大部分地区水很浅,很多地方不到一米。
“疏浚航道本来就要绞吸搬运泥沙,把这些泥沙往旁边堆起来变成河堤就行了。
“可以先这样堆积起来,把河道疏浚出来,后续再看情况决定是否加固河堤。”
朱靖垣仔细考虑了一下:
“我觉得这样可以,海洋的面积大的很,咸水更是无穷无尽,澹水湖却是相对珍惜的。
“在马湖这种环境下,牺牲一点点潟湖的咸水,保障大量湖泊澹水,是值得去做的。”
朱靖垣基本确定了选择第二种方案。
又跟林则徐探讨了一些细节,就让林则徐去回应郑复光,准备实施航道疏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