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食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规划中,在大秦海西海岸和克里特岛建厂,引入泰西人干活的方案没有经过讨论就被否决了。
好不容易把当地人清理的差不多了,再引入泰西人不是要返工吗?
至于在东墨洲建厂的方向,得到了大部分官员和工匠的认可,只是在使用当地的墨人还是引入天竺人方面有了一定的争议。
朱靖垣感觉,把墨洲变成大号天竺,似乎比继续作为“墨”洲存在要好一些。
但是心中仍然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会议仍然在继续。
林则徐已经从摩洛哥回来了,也在今天的会议上开口了:
“为什么一定要用泰西人、天竺人、墨洲人呢?直接用大明百姓做工人不好吗?”
牛鉴下意识的回了搭档一句:
“因为现在大明工人和移民都不好找啊,咱们大食国分到的移民份额本来就不多,主要得用来挖石油,再加上搞石油炼化和化工,根本不够用的……”
林则徐皱着眉头说:
“咱们大食国现在不只是本土了,还有东墨洲那几百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怎么也得分到百十万的移民份额吧?把这些移民都作为纺织工人用就行了吧……”
牛鉴再次下意识的补充说:
“当地移民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开荒种田以及修铁路,长史府的规划是在当地开拓足够的农田,逐步实现大食国的粮食自给……”
林则徐颇为无奈的说:
“就是说,所有的移民都是有目标用途了的,咱们如果想要额外发展新的产业,就得自己想办法搞人口……”
一群官员和工匠们纷纷点头,对于眼前这种情况都是非常的无奈。
潘世恩非常感慨的说:
“土地太多,需要人的事情太多,导致无人可用。
“历朝历代,都只有建立初期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百废待兴,那是在恢复生机。
“而咱们大明,本来就是生机勃勃的时候,却因为土地太广而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潘世恩说到这里,一群人下意识的看向了朱靖垣。
大家都明白潘世恩的话的逻辑,朱靖垣通过和谈搞到的土地,已经堪比王朝重生了。
朱靖垣却是想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咱们大明不是没有经历战乱,只是战乱发生在了大明本土之外。
“咱们大明本土的百姓的生活,也在持续十几年的战争中受到了影响。
“咱们大明现在同样是在恢复生机,恢复本来应该有的生机。
“所以战争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如果一定要打仗,也尽量在本土之外打。”
一帮官员和工匠们再次一愣,然后纷纷点头赞叹。
现场的气氛变得严肃起来了,朱靖垣却有些无语的摆手说:
“话题怎么跑偏了,还是回来讨论咱们的正事吧,关于纺织和服装工厂的工人怎么办。”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huanyuanapp 】
林则徐已经有了思考,这时候直接回答说:
“还是得想办法额外找人口,不过属下觉得不能只要天竺人或者墨人。
“南洋人、鞑靼人、暹罗人、日本人、朝鲜人,大明管辖的所有族群,都可以要。
“应该说是最好各族都要有,而且要尽可能的均匀平衡,不能让任何一种人成为绝对多数。
“大明人也要有,可以出钱聘请一部分识字的大明人,作为工厂的管理层。
“这种专门聘请的,应该是不算在朝廷的移民份额里面的。”
朱靖垣听到这个建议,终于慢慢的点了头:
“对,这个办法好,如果只有一个族群的外族人,那他们之间会形成圈子,会用自己的方言来交流和生活,容易与朝廷形成隔阂。
“如果多个族群集中混居,再加上大明官方的管理,那他们所有人想要正常生活,就都得使用大明雅言,都会被大明文化同化了。
“在各个藩国招收移民,虽然不是大明朝廷主导推动,但可以让各个藩国朝廷官方主持和推动,各藩国应该也乐意降低土人比例。”
移民的过程就是一次同化的过程,但是关键是要有一个同化的方向。
英国人主导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以及独立后的美国,移民来自泰西的各个国家。
但是到了新大陆之后,都慢慢的改说英语,慢慢的都变成美国人了。
林则徐的方案,是在东墨洲中部地区,建设一个大明各藩国移民混居的殖民地。
用大明的语言和文化来维系这个殖民地的秩序。
朱靖垣直接表示了赞成,其他人的官员和工匠也觉得这方案不错。
于是朱靖垣马上下令,让林则徐负责组织团队完成详细规划,尽快开始实施。
散会之后,朱靖垣回到自己办公室,查看和审批王国各方面的报告。
就在办公室忙活到傍晚,回到后宫跟母亲、妃嫔们一起吃饭。
这也算是大食国的传统了,国王一家人一起吃饭,而不是在各自的宫殿内自己吃。
也是因为现在的王宫面积小,朱靖垣这个王国的妃嫔数量也少,能聚起来也不显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