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1805 > 第九十六章 所谓志趣相投

第九十六章 所谓志趣相投

元月十九日上午八点整,其他乘客陆续抵达车站,依次登上列车。</p>

工匠们携带的大量工作相关的设备和实验室产品,也被小型吊车装运到了后方的货运车厢里面。</p>

鸿胪寺、工部、造船厂三个方面行动负责人,分别去检查确认各自团队的人员是否到齐。</p>

货物全部装载完成,人员全部确认完毕,公务列车的车头鸣响了汽笛,拖着长长的车身缓缓驶出了车站。</p>

列车穿过京师旧城的专用火车门,进入丰台县区域之后,速度慢慢的提升上来,进入稳定行驶状态。</p>

朱靖垣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物,感觉情况稍微有点不太对,就问身边的关天培:</p>

“关镇抚,这班车路上得跑多少时间?几点能够抵达天津港?”</p>

关天培毫不迟疑,非常准确的回答:</p>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此次班车将速度控制在了每小时六十公里。</p>

“全程一百六十公里,预计需要行驶两小时四十分钟。</p>

“预计上午十点四十分左右抵达天津港。”</p>

朱靖垣听了顿时有些错愕:</p>

“这……速度可真的太保守了……”</p>

朱靖垣现在自己走的这条铁路,是大明全境规格最高的铁路,是京师连接海岸港口的“专线”。</p>

京师的物资出入和人员的快速流动,都高度依赖这条通海的大动脉。</p>

所以铁路的安全级别也是最高的,有专门的护路部队日夜巡视。</p>

与此同时,朱靖垣乘坐的这辆京津商务专列,也是这条路上的最高级客运列车。</p>

它在这条近乎笔直的京津专用铁路上,能够跑出每小时一百公里的平均速度。</p>

这已经是后世K字头列车的速度了,已经超过了最低级的绿皮车。</p>

不过为了保证安全,它日常运行速度被限制在了每小时八十公里,正好是K字头车的下限。</p>

结果今天为了安全,运行速度又降低了一截,直接调到了每小时六十公里,这就是绿皮车的速度了。</p>

车上载的客人全都非常重要,所以也只就求稳不求快了,自己只能这么理解了。</p>

大明其他地区的普通铁路,火车的运行速度大部分都在每小时四十左右。</p>

看上去似乎比较低,但这其实已经是解放前的水平了。</p>

朱靖垣心中回想着事情,转脸去欣赏自己已经很久没看过的,京师新城区域初春时节的景象。</p>

然后朱靖垣就再次感慨,这个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一眼看去竟然没有几座高楼大厦。</p>

即便是出了丰台县范围,周围建筑周围仍然以三五层的楼房为主,还有很多圈着两三层楼房的院落。</p>

朱靖垣又看了一眼也在看风景的牛鉴和林则徐,半是故意半是真心的咨询两人的看法:</p>

“两位先生,京师旧城和丰台、大兴的区域,有限制高层楼房的规定,所以没有高层的楼房。</p>

“但是为什么远离这些地方的区域,同样也没有多少高层的楼房呢?”</p>

牛鉴和林则徐听到问题立刻来了精神。</p>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接受了近代化的高级教育,刚刚毕业的时候的心态,其实与后世大学生很类似。</p>

他们非常的有兴趣,去分析和讨论各种各样问题,去发表自己的看法。</p>

这次牛鉴先开口分析说:</p>

“学生以为,京师旧城和丰台县、大兴县三地,限制建设高层楼房的规定,虽然不适用于其他区域,但是也客观上影响了其他地区。</p>

“因为皇室的园林中没有高楼,所以贵族和新精英阶层也都不追求高楼,然后平民又去学贵族和精英们,也不建设过高的楼房。</p>

“最终大家都不追求太高的楼房,于是现在京师新城周围没有太高的楼房,结果城区面积越来越大。”</p>

朱靖垣轻轻点头,觉得牛鉴说的有道理:</p>

“那么,完全客观上考虑的话,这样相对稀疏低矮的建筑风格,对于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是否有利?”</p>

这次牛鉴和林则徐都是陷入了沉思。</p>

如果刚才那个问题,感觉还像是单纯的好奇的话,这个问题就有明显的思考,已经一定的深度了。</p>

几秒钟之后,林则徐首先开口了:</p>

“学生以为,客观上考虑的话,这当然是不利于商业发展的,商行伙计和工厂的工人上工都不方便。</p>

“比较合适的规划,应该是商行尽可能集中,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换信息,也方便采购着选择。</p>

“但是,这并非不能克服,新城中四通八达的城市铁路,将稀疏的城区串联了起来。</p>

“如果没有这些铁路,应该会出现更加集中的,高密度的高层商业和居住区的。”</p>

这时候牛鉴开口补充说:</p>

“其实林兄所说的情况,已经在新城局部出现了。</p>

“我曾经专门关注过一段时间,在新城中部以南有一片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商业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商行往那边集中。</p>

“附近的地价和房价都在迅速上涨,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向那边集中。”</p>

朱靖垣也是稍微有点意外,没想到对方专门观察了这种情况,然后就接着继续追问各种想法:</p>

“那两位以为,这种情况是好是坏?对京师新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p>

“城市这样大范围的扩张,不断挤占民间的田地,会不会影响咱们大明的粮食供应?”</p>

“大明本土的耕地数量需要多少,才能保障本土的稳定需求?”</p>

“朝廷是否应当主动控制城市的发展空间?”</p>

朱靖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两位当代最优秀的士子被问的有点懵。</p>

两人都本能的感慨,这位殿下询问的事情,真的是越来越深入和复杂了。</p>

这些问题都完全不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提出来,反而像是自己的同学们该干的事情。</p>

两人都没有因此畏惧或者厌烦,反而越来越感兴趣了,因为两人都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感觉。</p>

他们这些年轻的士子,平时也都喜欢思考类似的事情,喜欢聚在一起讨论这种事情。</p>

于是两人利用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观察总结的经验,开动的自己的思维,跟朱靖垣讨论。</p>

那些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桉,朱靖垣自己也没有可以参考的答桉。</p>

因为情况不同,答桉也可能不同,选择也不同,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可能对照上辈子任何一个国家。</p>

不过这些上辈子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可以作为思考的引子,引发这个世界的士子们的思考。</p>

最新小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