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求生记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

明朝的战衣很有特点,章子俊对战袍不做改进,目前兵部给军队配置的红色头巾,身体上是前后两挡甲衣,行足及麻鞋,腰间系抱肚,这样的装束在西北可行不通,所以改成了棉甲,看上去有点像锦衣卫校卫的装束,长袍棉甲打铁钉,这样做可以全身防护,抵御流矢飞箭,重量轻,也保暖,腰间抱肚改成腰带,可挂短刀及火弹,斜跨布袋中一边是定装枪弹,一边是水壶战粮,战时后背还有双肩背包,一个羊皮睡袋,一件大号棉衣,晚上能当成棉被。而那些将军服就不管了,沿用此时的对襟甲,护肩甲,头盔等。

这也是没法的,主要是这些全是现成了,真想要换装,章子俊是换不起的,宗旨是火枪兵不影响射击操作就成,也有一定的防护性,加上传统的衣着审美要求,如果改动较多,毕竟现阶段还是以“冷兵器”作为主要武器,在没有火器有明显优势的战场上,对士兵的心理因素尤为重要。

就是这样的一些小改改,后勤被服厂大半年只是做了一千多套,真真是全手工缝制。这种缝制的衣帽鞋袜全是分发给兵户家中的,缝制好后,再上交到被服厂,领取加工费,以往这些兵户没有额外的收入,如今可不一样了,除了自家的田地外,像这样的活计很多,女子在家赚钱养家比男人在外做工不逞多让。

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循环过程,只要有一个牵头,就会出现一个环境,生出一个赚钱的渠道。以往什么也没有,就靠着门前的几块黄土地上长出庄稼出来,穷的连衣着也遮不住身体,没有商业就没有交换,一切流通停止后,为了能吃一口,不得不去抢食,而不是去创造财富,每年就指望着朝廷给边军那一点粮饷苟活着。

正当平安镇自行一套慢慢地变的商贸繁荣之时,绥德空降了一大批传奉官出身的官员,大部全是军职,千户官、小旗官等,这些官员主要是通过朝中宦官韦兴的路子,也就是说这些人就是宦官韦兴的远房亲戚及家族中的人,封一个出身,领取一份粮饷。让章子俊很是冒火,这些人有些是父子,有些是祖孙,年龄大的六十多岁,最小的才八岁,最可气的还来了一个憎道官来头也不小,要在绥德兴土木建寺庙。目前在延绥地区寺庙够多了,越是穷的地方寺庙越兴旺,章子俊可不管,你只要有银子建寺庙就建吧,可这位憎道官是采用兴工役,也就是说要征集苦役。这一下弄得绥德知府郝渊之急了,上报给了巡抚大人定夺,章子俊一看来头是此人挂着上林丞的招牌,玛德,一个掌苑中林果蔬菜等,供朝会、祭祀、尚食用兼掌藏冰的办事人员,出了京城就能一手遮天,弄出怎么大一个事出来,而地方上的官员还不能反驳,原因是此人的上头连着李孜省、僧继晓的路子,到边关来刨食来了。

这种事情章子俊也管不了,也不能插手只能让绥德知府郝渊之去背这锅了,章子俊在回书上写道:“郝大人啊,这种地方上的小事,地方自行处理,作为一府之父母,要有判断是非能力,还要有财力可行,这些全都是郝大人的权力范围内,如果郝大人做知府的能力有限,本官可以上报朝廷,另派人选为之。”

郝渊之一看,吓的最也做声不得,硬着头皮在绥德大兴工役,这一下可苦了整个绥德的老百姓了。有连夜逃离的,也有举家避役的,还有投亲靠友的,整个绥德弄的怨声载道,鸡飞狗跳。

其实章子俊的意思是让郝渊之把这个憎道官给顶回去,可结果这位郝知府首先妥协了,为了能保住头上乌纱,反而兴起了差役,别的地方不好说,目前在绥德要拉劳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这几年来在章子俊的模式下,凡是做事都是计时计工有偿代工的,这突如其然的劳役,把原本起征的军籍、匠籍、民籍这些人家,硬是找不出可用的人来,原因无它,军籍人家的劳力早就去了平安镇了,匠籍就更牛了,现在很吃香,修鞋的、做衣服的、制硝皮毛的、砖瓦工、木匠、打铁、连磨豆腐的全去了太平镇发展了,留在绥德继续经营全是老弱妇幼,对于民籍哪怕官府贴出文告,挨家挨户地统计人数,告知家中的壮劳力要服时役,到了时辰硬是没几个人,以往官府差役不应者是要座牢或是罚银的,可现在绥德行不通,这些民户说道,不是不想来,而是家中实在没有劳力可差,全去了平安镇伯爷那边了,要差役就得去那边才行。

开玩笑,打死郝渊之也不敢这么做,苦着脸跟这位上林苑憎道官说道,实在是差不到人了,只能把这里的道观庙宇内的道憎、尼姑等差役了,反正这些人闲着被供养,不如让这些人去建造自己的庙宇。

要大兴土木建造庙宇,光有劳力是不行的,就算差了上万人,还得有各种各样的材料,特别是木材以及木匠,当前会点木匠手艺的全去了平安镇,那边才是当今延绥地区手艺人最多也最为集中的地方,剩下的全是一些三脚猫,做个爬犁什么的,要营造房宇得有大匠才行。

最新小说: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兰芳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