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摆皇 > 第二十二章 陛下长大了!

第二十二章 陛下长大了!

这就是陛下对各地巡抚、布政使不满,按理说各地确实有预备仓,洪武、永乐时期预备仓能够赈灾,还有平衡粮价,各地秀才、生员、举人都在预备仓领取禄米,鳏、寡、孤、独、残这些人都要进入养济院,各县、各府都要收养这些人,现在预备仓被大明官员搞没了,一出现灾情就要朝廷调拨各地粮食运往灾区。

官员们集体失声,就连张居正都低着头,朱翊钧也不好再责备他们,预备仓也不是在万历时期没的,从景泰时期就被官员一点一点搞,这都多少年了,早就被官员们一点一点贪污掉。

“蠲免山西的夏税,就是要让百姓过好日子,仓廪足知礼节,今年山西有灾情,夏税再收百姓的,真让他们负担太重,朕于心不忍,让他们好好过日子,朝廷要约束好地方官,巡抚、布政使要约束好各府、州的官员,府、州官员要约束好县官,县官要约束好这些吏,这些小吏贪得无厌,往往有些官员的名声,都被这些小吏败坏,小些小吏手中有一丁点的权力,就无所不用其极,欺压百姓,贪得无厌,望诸位臣工惊醒。”

没有蛮干,还是和文官商量,而且苦口婆心的商量,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山西今年有灾情,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收夏税,百姓也拿不出来,这样会造成官逼民反的事情。

朝中百官信服,口称今上、陛下圣名。

“还有一个事,诸位臣工恳请朕南巡前往南京祭祀太祖陵寝,朕已经准了,有些臣工的奏疏朕也看了。”

殿内的官员就是不能发出嘘声,不然肯定起哄一起嘘。

这小皇帝还真不要脸,这是我们恳请您南巡吗?我们要不写奏疏,你肯定不出西苑,朝中的官员都打成一锅粥了,弹劾内阁、六部奏疏几千件,官员请辞的奏疏也有几百件,逼的没办法才上奏疏让你这个祖宗南巡。

“不想让朕南巡的官员,朕也不记恨你们,皇帝出巡,浩浩荡荡,人马、仪仗少不了,朕也知道你们的苦心,也知道地方总督、巡抚的苦心,劳民伤财、铺张浪费也就这些,朕这次南巡,不花国库一分银子!”

谢天谢地,官员们都知道抄家没少抄,他们也不怕抄家,皇帝抄家不要府邸,也不要田地,就要银子、金子、珠宝、古玩、字画、还有奇珍异宝,也算给官员留一条活路,山西官员在刑部大牢里自杀,这也是因为他们牵连太多,朝中官员怕他们牵扯出自己,其他官员也就罢官回乡,永不录用,有宅子、有田地,也算留一条活路,小皇帝对官员总的算比较仁慈。

“朕这次南巡,带着潞王、还有名单上的人,都是一些年轻人,诸位臣工年龄不宜折腾,南巡不进城,不打扰各地官员,不需要征发劳役,不管各地政事,各地官员也不要迎接朕,朕带着南巡队伍住帐篷,粮草都自带和沿途才买,所需所用都由内库支出,南京留守官员迎接就可。”

“张阁老,内阁拟旨发各省。”

“遵旨!”

“京城留守由仁圣懿安皇太后监国,内阁、六部、都察院有事上奏司礼监,再由司礼监请太后懿旨,如由紧急军报,可遣锦衣卫送至朕的行营。”

官员们纷纷猜测,陛下不让生母李太后监国,让陈太后监国,陈太后隆庆元年册立为皇后,身份确实比李太后正统,也是陛下的嫡母,襄圣庄皇后李氏也是死后追封的,陛下这么安排确实没问题,可是一直是生母李太后掌管后宫大权,现在由陈太后监国,官员们有些不适应,难道陛下和李太后发生矛盾?

这次南巡又带着潞王,陛下虽然年轻,确实不简单,朝中官员就没有太笨的,他们已经猜到当今陛下的布局。

这是削弱张居正的权力,先把冯保贬到南京修缮太祖陵寝,然后退到西苑,让张居正成为百官攻讦对象,这样就大大削弱内阁首辅的权威,让人看到张居正一种狂妄、强势的姿态,皇帝迫不得已在西苑躲避,现在张居正的口碑很差,科道言官们经常弹劾他,要不是陛下挽留,张居正早就滚出朝堂,现在又让陈太后监国,激化两宫太后斗法,小皇帝稳坐钓鱼台,又带着潞王南巡,就是为了避免土木保再次上演,让官员们看透也无法下手。

下朝以后,官员们内心都重复一句话:

“陛下长大了!”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