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戎狄,趁着我晋国的危难,再一次来侵略,攻打我们的霍城,如何对敌?”晋侯将晋国面临的问题,非常简单的就描述了出来。
朝廷之上,众臣都面面相觑,北方的霍城是晋国的重镇,同时也是公室的领土,维护着晋国北方的和平,只要有霍城在,这些戎狄基本上就很难再向晋国的其他地方入侵了。
晋国正是北方的汾河那一片出现了涝灾,如果这些戎狄来侵犯,那还真的有点难办。
而且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的国家趁虚而入,就算好的了,如果再打一场战争的话那晋国可能还真不太能够承受。
“霍本身就是晋国的重镇,数十年来从未有人能够从霍地进入晋国领地,这一次他们来侵犯也只是小的损失,并不能给晋国带来多大的危害,让霍城的将士们严密防守就可以了。”
这个回答显然不是晋侯想要的,因为根据那边的来报,这一次霍城损失了不少的物资,可不是这位大夫嘴里所说的一点小损失。
“臣建议将霍城分封出去,给予灭掉赤狄廧咎如部的中军将。
让其族人用心镇守,戎狄自然就打不过来了。”此时又是一名大夫站了出来。
这个方法其实也是有用的,将这个城邑作为卿大夫的私邑,那么卿大夫将会非常注重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而努力防守,不过这个办法也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霍城能够完全守得住,但还是根绝不了戎狄的侵略,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百盟书
晋侯坐着眉头反驳了他的想法。“不可,霍城本就牢固,无可攻破。
我想的是不要让戎狄来侵犯,好让我晋国的民众安居乐业,将城邑赏赐给别人,戎狄依然是会侵略,而不会因为这座城市的易主而改变。”
这也不是晋侯想要听到的办法,因此他也是觉得不行。
“戎狄”
此时胥克提出:“不妨和戎人和亲吧,这样他们必然会亲附。”
中军左郄缺却不太同意他的看法:“霍城以北,哪有太大的戎狄部落呢,就算和亲和他们谁和呢?和了这个,另一个部落也将会顶上来,继续侵扰晋国,
依我看,就加固过程以及其他城市的城防。在城市的外围建起城郭,包裹住霍城,戎狄来了,不可抢完就走,而是需要下马步行之后翻墙,这样他们就是走路过来抢了,既然他们都没有马的优势了,那么我们晋国的将士还怕追不上他们吗?”
晋侯觉得这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和亲的确是一个和戎狄和睦的好办法。
而且修建简单的城市外郭,也是一个能够阻止戎狄的办法。
胥克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错,理直气壮的顶了回去:“我看中军左是多虑了,当初我们献公纳狐氏,狐氏就已经成了晋国的一部分,而且更是出现了狐偃、狐毛这两位贤臣,辅助文公成就霸业,所以和亲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他有可能将他们的良臣变为晋国人啊。”
郄缺:“恐怕和我们签订了盟约,也不一定会成为我晋国的盟友,那长狄不就是这样不讲信义的戎狄吗?
他们趁着我们灭掉赤狄的时候,趁虚而入,若不是公子獳将伏兵埋伏在壶口,恐怕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又要成为他们的了,而他们知道没有成功之后,又派人拿牛羊珍宝,来和我晋国和好,戎狄如此反复,哪里可以信呢?”
胥克:“这也是因为我们未和他们和亲的缘故啊,晋国和长狄仅仅是迫于威压之下而结成的盟友,这就像是郑国那样,一旦遇到什么变故,他们就离我们而去了。如果和他们和亲,那么结果又将是不同的。”
其实这两个办法都挺好的,其他的卿大夫们,大部分也都同意这两种方法。
士会就觉得和亲能够减少晋国发动战争的次数,能够让民众安居乐业。
荀林父一开始也是觉得修建城墙好一些,因为齐国和楚国,也是这么干的,不过他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毕竟先前,公子獳的军队已经达到了晋水之阳,他们以后必然是要发展晋阳。
姬獳这一次没有说话,而是在一边默默的听着他们的争吵。
和亲...
他是的确有些不愿意的,但是无法保证这是最能够解决和其他民族的矛盾的策略。
而郄缺提出的修大城郭,也是一个好办法,其实他提出的这个,如果把城郭捋直了,那就是长城。
齐国现在就是在修缮长城,来防止长狄这边的入侵,这个的确是非常有用的。
不过有一点就是限制了自身的进军,这边开疆拓土也是受到了些许的阻碍。
看着朝堂上六卿争吵个不停,下军司马魏绛虽然年轻,但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好不容易抓到了重回晋国政坛的机会,所以这一次自然是要回到绛都来的,虽然他身为魏氏族长,但他已经将国内的事情委托给了自己的叔父魏颗。
魏颗为人稳重,谋事有成,当初自己的祖父魏犨在临死前,也是将一些要事委托给了自己的这位叔父,而不是自己的父亲。
魏绛也是十分相信叔父,于是非常放心的就来绛都了。
他的想法是偏向于胥克那边的,和戎狄和亲,这样好处似乎比在城外建起广阔的城郭来防止戎人入侵,要省了很多的民力,而且建起城郭也没有办法在根源上去解决和戎狄的矛盾。
于是魏绛也发表了他的看法:“臣认为,和戎狄和亲,有五种好处。”
朝堂上的诸卿看见说话的年轻人,大多都一眼认出了他是谁,也不太敢去轻视他。
毕竟魏氏是最近发展势头比较旺盛的一个中等家族,同时受到了晋侯和中军将荀林父两位大人物的关注。
他是国君的女婿!
晋侯看见儿子为自己物色的这位女婿发话了,也想听听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有什么好处,你说说看吧。”
于是瞬间朝堂上清静了下来,似乎所有人都在盯着魏绛。
魏绛从容不迫,向晋侯行礼,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