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同喜道:“元直来了。”
徐庶一步步走入房内,向三人行礼:“广元、公威、州平,我是来向你们道别的。”
三人一惊:“元直如何要走?”
徐庶道:“我求学至今已有十二年,只希望能找到一名主公一展胸中才干,但无奈我出生‘单家’,不像你们都有显赫的家世,留在荆州也没有机会。”
石韬怒道:“可是蔡家、蒯家那些小人又编排你了?”
徐庶默然摇头:“是习珍的从弟。”
三人相继无语,习/氏为荆州大族,族内大多数人都是谦谦君子,但难免会出一两个没有才学和德行的庸碌之辈,但几人求学途中又多受习/氏恩惠,不好出言相劝。
孟建道:“元直要去何处?去许都见大将军绍?”
徐庶看向崔钧手中的《求贤令》,正色道:“司隶。”
三人一惊,均道:“元直大才,如何要与贩夫走卒之辈为伍?”
徐庶摇头:“是孔明和士元为我推荐的。”
三人又道:“为何?”
徐庶道:“尔等看过邸报后就明白了。我与你们不同,非是士族,如果想要一展抱负,就必须另辟蹊径。现在有了一个公平的机会,必须想办法把握住。诸君,我去了,他日再见。”
三人只能连忙去送徐庶,直到转天返回襄阳才去寻找徐庶所说的邸报,这时他们才明白徐庶是要去参加尚书台筹备的所谓什么考试,一齐摇头不已,为友人一身才学得不到施展而感到惋惜。
他们不知道,这天下间得不到别人看重却有真才实学的又何止徐庶一人。这些人在看到《求贤令》后和士族子弟不同,他们真的第一次看到了出头的希望。
————
益州,新都县。
新都县令无聊的在县衙大堂上饮酒,过不多时还趴在案几上打起瞌睡来,直到他的一名好友拿着一份诏书找到了他。
“孝直,你可看过曹司空的《招贤令》?你我等了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别傻了,曹操不过是在给世人做一个姿态,没有人举荐,你我又如何能入他眼中。”
法正微微睁眼,看着好友孟达嬉笑起来:“蜀中多好啊,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遍地的好姑娘,傻子才去司隶看风沙呢。你想去就去,我可不去。”
孟达又从怀中拿出一份帛书,这是他偷偷顺来的邸报。
“你再看看这个!”
法正趴在案几上,睡眼惺忪的一目十行看完整份邸报,猛地睁开眼,一拍案几站了起来:“这是真的吗?”
孟达点头:“写的清清楚楚,公平公正,能者上,劣者下。”
法正忍不住踱起了步子:“邸报上只说通过考试者会授予下级官员,我现在虽然不受刘州牧重视,但年初才多方哀求苦苦求得一个六百石的新都县令,万一去了司隶,以你我的才能通过考试不会很难,但若是只给个一两百石的小官,岂不反倒不如此间?”
孟达急道:“哎呀,你我人脉具在扶风,当年若不是为了避祸何以南下入蜀。但你我在蜀中比不过本地士族,既如此何不换一种活法,一同前去司隶碰碰运气?蜀中虽好,但雒阳的风景也未必就不堪啊。”
法正笑道:“子度何必着急,我又没说不去,就算要走,也不能直接扔下这一摊直接走啊。现在距离秋后还有四个月,足够赶路。待我处理完县内堆积的政务再行离去,也算不迟。”
孟达愁道:“你上任以来整日喝酒,政务的文书都堆积了几间屋子,这要处理到何时?”
法正道:“你且等。”
随即法正呼唤公吏,将上任以来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法正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
不过少半日,法正便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他投笔于地对孟达道:“这种小事哪会浪费时间!袁绍、刘表之辈,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孟达早知法正有大才,依然大惊,起身正道:“孝直大才,他日必一鸣惊人,到时一定还要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啊。”
法正大笑不已,二人辞官去职,如同徐庶一般前往司隶“赶考”去了。
————我是分割线————
三国小知识:
1、袁胤是袁绍、袁术的从弟,一直跟随袁术,在袁术死后与黄猗等抬着袁术的棺柩带领余众投奔皖城刘勋,但皖城后来被孙策击败,他便逃亡了吴郡,自此从史书中消失。本书中就当他还活着,并且从吴郡又逃回了豫州,回到了另一个大哥袁绍的身边。
2、习珍曾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关羽北伐中原时,习珍留守零陵,后吕蒙白衣渡江,荆州各郡陆续降于东吴,只有习珍在零陵孤军抗击。孙权派使者前来招降,习珍大义凛然地说:“请回去告诉碧眼儿,我宁做汉鬼,不做吴臣!“最后因粮绝,援兵不到,拔剑自刎。
3、法正处理政务那一段是cos《三国演义》庞统的原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