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365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365 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

换言之,红光机械厂只要能挺到八四年年底,等双轨制政策一出,那么这个厂的财政状况瞬间就能改善。

毕竟在八十年代,钢材在市场上还是抢手货,根本不愁卖。

更别说,红光机械厂作为一个主要给军工供应产品的工厂,其生产技术本就比一些普通钢厂强。

别的不说,就说坦克履带,这时期国内能生产的没几家,而红光机械厂呢,恰好就是生产坦克履带的厂家之一。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坦克履带这玩意儿虽然市场狭窄,但拖拉机也需要履带啊。

一旦双轨制开启,随便转行一下,搞个拖拉机履带,那还不卖疯了。

再说了,能做坦克履带,做螺纹钢等粗钢产品啥的也不在话下。

好比这次,曹志强只是让机械厂抽调一批人,按照他设想的样子制作一批便利亭,他们很快就制作出来了,而且做工精良,不愧是有大量高级技工的国企单位。

你要换了别的单位,恐怕还真做不好。

因此,在曹志强眼里,步履维艰,几乎就要没了的红光机械厂,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优质资产,只是李厂长等人身在局中,看不透未来,才那样的失魂落魄,患得患失,进而病急乱投医,让曹志强钻了空子。

当然,董书记跟李厂长肯如此信任曹志强,也不单纯是为了工厂,主要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别的不提,就说出版社每卖出一部书,董书记跟李厂长俩人每人都要分利润的一成,那可是妥妥的几十万。

在如今这个时代,这可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恐怕当初的李厂长,也没想到利润的一成,居然会有这么多钱吧。

这么多钱,那可是相当烫手的,可这是私下口头协议,一切都是看曹志强个人。

一旦曹志强不肯给,那董书记跟李厂长可就拿不到那笔钱了。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曹志强不可能不给钱,毕竟他还需要董书记跟李厂长的支持。

那每人一成的钱,说白了就是买大腿的钱。

只要董书记跟李厂长还有权力,还能罩着曹志强,曹志强就一定会给钱。

所以哪怕为了退休后安享晚年,董书记也罢,李厂长也好,也一定要在退休前死死保住曹志强,并且在退休之前,把曹志强推上去当厂长。

只有这样,等董书记跟李厂长退休了,才能继续享受曹志强的孝敬,要不然,曹志强凭什么给钱?

但这都有个前提,那就是红光机械厂必须在。

红光机械厂在,董书记跟李厂长就有权,曹志强也能安心的借壳上市,不,赚钱。

可机械厂要是没了,那大家都一拍两散,谁也别玩了。

所以保机械厂,是大家的共识。

出于这个目的,曹志强才想到让机械厂的三产职工,去填充便利亭项目,进而完成一部分三产职工的转型,减轻机械厂财政负担的同时,增加大家的收入。

曹志强都想好了,这个便利亭项目,会单独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依旧是曹志强个人与红光机械厂合资的项目,依旧是机械厂百分之五十一股份,曹志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这也是为了有个保险。

因为万一最后机械厂真的不行了,那曹志强好歹还有便利亭项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依旧有很大话语权,不至于白忙活一场。

当然了,便利亭项目呢,虽然这时期一定能赚钱,但如果只是单纯从曹志强个人赚钱的角度上看,其实利润不高。

曹志强看重的,其实是便利亭连锁的渠道优势。

因为一旦大街小巷都是这种便利亭,等于多了一条自己的发行渠道。

今后曹志强再想发行自己的图书、杂志以及唱片录音带啥的,都不用全看新华书店这些单位的脸色了。

甚至是,如果便利亭发展大了,在全国各个大城市都形成连锁,那形成的规模效应,就会产生另外一个质变,成了一个变相的快递产业了。

等有钱了,再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市中心圈地买房,继续以这种形式搞固定分店,那不久的未来,可就是利润可以媲美甚至超过新华书店的超级连锁企业了。

没错,后世的新华书店看似不赚钱,实际上新华书店在后世是最赚钱的书店连锁,啥都不用干,年营收就一千三百多亿,利润超过一百五十亿。

新华书店凭啥那么赚钱?不就是凭着掌握着发行渠道,能发行图书,还有能提供服务嘛。

而且新华书店还有地产项目,往往在各大城市核心地段都有大楼,每年光靠租金都能赚的手抽筋。

所以,美玉在前,曹志强的便利亭项目,凭什么就不能做的比新华书店更好?

别看现在只是个便利亭,那只是暂时手头缺钱。

等便利亭这个项目一成,展现出了一定的功效,比如能在给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且收入也不错的话,那他就可以拿着这个项目去找银行贷款,还得是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那种。

拿到贷款,他就可以趁着现在房价低迷的情况下,在一些大城市提前圈地盖楼,从便利亭进化成便利店。

前期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的核心地段,先各自盖一批便利店。

一旦凭着这个项目占位成功,在北上广深这四大城市核心地段占好坑位,那曹志强今后手握几百套一线城市的核心地产,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说白了,这个项目本身的利润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靠这个项目去圈钱圈地圈渠道。

只要通过这个便利亭的项目,掌握一条新的发行渠道,那他最后一个环节就打通了。

到时候,只要曹志强能源源不断的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比如原创的好图书跟好唱片,那他就可以做到个人利润的最大化,并进而形成一个真正掌握文娱渠道的大亨。

换言之,便利亭是一座海中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也就是便民服务之类的,只是这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掩埋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才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所在。

说的更直白点,便利亭项目的主体,就是商业物流、文化发行跟商业地产这三大板块的结合体,其中商业地产是核心。

做的好了,今后完全可以继续拓展成百货连锁,超市连锁,影院连锁、仓储物流等行业,进而变成一个触角遍布全国的巨无霸。

毕竟便利亭这玩意儿看似简单,但延伸性太强了。

当然了,现在搞地产显然不合适,毕竟还不到时候。

但是只要项目过硬,提前圈地盖楼却是可以的。

正好,现在盖楼的成本很低,而且政府也是鼓励盖楼的,尤其是鼓励盖商业地产。

所以曹志强很有信心,只要便利亭项目推广的好,展现出一定的先进性跟便捷性,就可以拿着这个项目去忽悠市领导,然后顺利拿到低息贷款跟好地段了。

这也是变相提前开启房地产了。

当然,这些深入的东西,就不需要跟项东方等人说了。

就让对方继续认为,自己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给广大职工谋福利好了。

把便利亭项目的定位搞的高大上一点,总不是坏事儿。

最新小说: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华娱太子爷!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