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言,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尚早。”</p>
孙承宗负手而立,眺望远方,正色道:“将眼前所明诸多谋划,都逐一的落实下来,才是关键。</p>
陛下在过往所颁密旨中,就一再的强调,不可有骄躁之念,不能有急躁之心,凡事都要耐着性子去做。</p>
这是正确的。</p>
现在督师府所辖诸厂,所辖吏员队伍,所辖武烈军,包括何可纲直辖军队,都需进一步的精进才行。”</p>
崇祯皇帝以赴陕平叛的名义,调走祖大乐、祖宽等身份不同的辽将,的确为孙承宗减轻了负担,不过辽前的调整和改变,还需时间的沉淀。</p>
<a id="wzsy" "://"></a></p>
孙承宗虽知这是一个绝佳契机,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倘若触动到某些人的敏感神经,那事态反而就不好了。</p>
“督师所言甚是。”</p>
茅元仪想了想,点头道:“尽管说辽西这边,所驻扎的建虏大军,受辽南时局的影响安生不少。</p>
现在还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p>
平叛建虏是一件大事,并非一地一处就能办成的,我们督师府这边,还是要稳着脚步向前迈进。”</p>
“有此想法是好的。”</p>
孙承宗伸手道:“等祖大乐、祖宽他们离开辽地后,着手在宁远城内,筹建起一座讲武堂。</p>
这件事情,陛下在密旨中催过多次了。</p>
等此事办成以后,便叫那随军讲武堂的教员,悉数安排进宁远讲武堂,并扩大相应的招收规模。”</p>
“喏!”</p>
茅元仪当即作揖道。</p>
在崇祯皇帝身居紫禁城,忙着和朝中那帮文官群体斗智斗勇,忙着谋划各项部署之际,他所倚重的那批务实的文武,在各地所取得的成果,亦是非常有成效的。</p>
尽管说这个过程,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还没有在大明营造成一种风气,然改变却也在渐渐发威。</p>
从锦州城到山海关,这衔接的辽西走廊,所设的一应卫所,虽说腐败依旧是存在,但远不像先前那般严峻。</p>
过去很长时间内,一批既得利益群体,将辽前打造成金山银山,以不断吸吮大明元气,现在崇祯皇帝绝不允许这等事情发生。</p>
彼时的山海关。</p>
“此次李枢辅赴辽,携带的军机处明发上谕,你们也都听到了。”</p>
山海关总兵官满桂,大马金刀的坐着,环视堂内一众将校,朗声道:“本帅觉得将山海关防线,包括东协各处防线,屯驻着的一应兵马,去进行职能属性的细化,是极为英明的。</p>
天子对待打仗的事情,眼光是高明且颇具远见的。</p>
为贯彻落实明发的上谕,力保山海关及东协的整体实力,本帅决意先行在山海关,厘清驻防军,野战军的相应事宜。</p>
本帅这几日,明确了一份名单,一应的调整变动,都讲述的很清楚,诸位可以先行传阅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