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蜀臣 > 第584章、不薄我

第584章、不薄我

大汉在关中的兵力部署,乃是以魏延督三万五千将士在岐山、姜维督一万五千兵马在五丈原戍守,以相互守望的方式在关中平原南北最狭隘的地方构建防线。

其余如王平部四千余人在漆县戍守,遏制魏军从泾水河谷入扰陇东的可能;吴班督万余人坐镇在陈仓城、向宠总领后方屯田事务;赵广部与西凉铁骑驻军在雍县的汧水河谷东岸,担任日常警戒与驰援策应各部的战事。

如魏军所见,汉军的兵力约莫七万有余,且还分布得很分散。

一旦魏军有了破釜沉舟的决绝,聚拢所有兵力长驱至陈仓,必然能令汉军各部无法重新聚拢、陷入各自为战,进而会被魏军以兵力优势各个击破。

事实上,这种显而易见的破绽,魏军各部将率皆早就洞悉了。

亦不乏将率以此谏言天子曹叡与司马懿当把握时机。

只不过,类似的谏言,先前都被司马懿以不可轻举妄动为由回绝了。

倒不是他畏战或者藏有私心。

相反,在那时候,就连天子曹叡都有与他同样的看法——纵观逆蜀十余年来的设谋部署,就会发现这种明显的破绽中,往往会蛰伏着杀机!

是的,他们都觉得破绽是逆蜀故意露出来的,本意乃是诱魏军主动发起决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逆蜀调拨伐吴的各部士卒数量与彰显出来的战力,令是曹叡与司马懿都慢慢推翻了这个观点。

或许,逆蜀并非是故意为之?

这种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是丧失相互救援机动力的兵力部署,乃是受限于兵力不足而不得已为之?

有了这种思虑,将私心掺杂在决策中的司马懿,很快便湮灭了所有质疑的声音,令十万步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到了汧水河谷。

甫一开始,汉军的确有些猝不及防。

毕竟,谁都没有意料到,一直龟缩守御、被动应战的魏军此番竟是如此的决绝。

亦令司马懿就食于敌的战术成功了。

汉军在雍县汧渭之会的一些屯田,因为没有来得及抢收与舍不得焚毁,竟就此落入魏军的手中。

这也让魏军各部士气大涨。

就如深陷泥潭中的人儿在不经意间抓住了一根蔓藤,便焕发无穷求生希望一般,历经过太多次失利的他们,亦在战术得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且战况的进展,也开始朝着战前的预期推进着。

汉军的机动兵力,赵广部与西凉铁骑在仓促中只能掩护着屯田黎庶退往阳城一带,无暇发挥骑兵优势侵扰魏军的进军。

在陈仓城池内在吴班部则是紧闭城门、打算死守。

而在五丈原的姜维部倒是下塬了,但出现在渭水河谷南侧的士卒数量仅约莫七八千,而并非时全部。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他必须要留一些士卒在塬里忙碌秋收吧。

唯独在岐山的魏延部不同。

他仅留了千余士卒扼守营寨,其余三万余将士皆悉数而出,缓缓往汧水河谷而来。

竟是打算在野外独自与三倍之敌鏖战!

对,就是独自迎战。

盖因司马懿抵达汧水河谷后,并没有当即跨河来围困陈仓,而是先分出了虎豹骑北上临阳城,阻止汉军骑兵复南下策应魏延部的可能;如何隔绝姜维部与吴班部的来援,司马懿同样有了万全的准备。

他知道在渭水南岸的姜维部兵力太少,魏军只需分出数百士卒沿河日夜戒备,便可令其不敢强渡进入北原深陷重围,亦料定了姜维若是要来与战,必然会选择先去与吴班部合兵,再谋求时机从汧水河谷过来策应魏延部。

如此行军,是要消耗不少时间的。

最新小说: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