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捡宝 > 第428章 苗医阿依朵

第428章 苗医阿依朵

“给你一天的时间,明天这个时间,我过来收房子。”

薛家这位败家子拿到钱后,兴奋的就要离开。

离开的时候,还在骂骂咧咧:“玛德,不是说祖宗留下的有宝贝吗,老子在薛医堂内翻箱倒柜,把所有能过藏东西的地方全都找了一遍,只差没有掘地三尺了,最后连个毛都没找到!”

“等一下。”王小涛喊停了薛家这位败家子。

“怎么,想反悔,我告诉你这钱到了老子手里,就断然没有吐出去的可能。”薛家这位败家子担心王小涛是要反悔,立马就摆出一脸无赖相。

“没事,你走吧。”

王小涛本来还想给上几句忠告的,但是看着眼前这样一幕,他知道已经没必要了,这个薛家败家子已经没救了,多说什么都是浪费口水,对牛弹琴。

也罢!

这就是命!

薛家的命运本该如此!

九州历史上,像薛家如今所面临的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

而且不仅是像薛家这样的名门,就连王侯将相、乃至是帝王之后,亦是如此。

如果那些一代名人的后代,王侯将相的后人,乃至是帝王之后,都能够像他们的先祖一样,那么今时今日的九州,就断然不会是现在的情况。

不会有那么多名门望族泯灭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朝代的更替。

夏四商四周八百,秦十六楚五汉两百,三国六一晋一百,南北朝一百隋三八,唐两百五代十国共计一百四十三,宋三百明两百清两百。

这么多的朝代更替中,除了最初的周朝有着八百余年的历史外,剩下的过了四百年的也就仅仅只有商周,哪怕是大唐盛世的李氏江山,也仅仅只是坐了两百余年连三百年都不足。

而号称功劳盖过三皇五帝,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秦始皇的秦朝,只有十六年的江山,便被楚取代。

不过之后的楚更可怜,更是仅仅只存在了五年!

连这些帝王之家都难逃最终被颠覆的命运,对比起来,薛家能够传承两百余年,也算是不错了!

在风水学中,这叫气数已尽。

每个家族的兴起,都离不开龙脉之气的庇佑,而当龙脉之气耗尽之后,便是这些家族的覆灭的开始。

所以早在秦朝的时期,秦始皇就成立了山海地质队,之后的历朝历代,帝王更是把山海地质队放在比皇宫禁卫军还要更重要的位置。

只有护住了龙脉,才能保住气运,长盛不衰!

可惜龙脉之气,除了那些震一国气运的主干龙脉,可以源源不断而来。其余那些枝干,特别是旁支之脉的龙气,早晚有耗尽的一天。

有龙脉之气的耗尽,自然也就有新的枝干龙脉的诞生,正是因为如此,九州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来,才会出现那么多王朝交替,见证无数名门消亡,又见证无数名门崛起。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想护住己姓的龙脉,确保江山稳固,所以古代帝王掌控的山海地质队,不仅要护龙脉,还要寻龙脉、毁龙脉。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围绕龙脉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

九州历史上就八十三个王朝,四百九十四位皇帝,在这么多的帝王中,能够被人熟知的,无非就那么几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不过十来位,明太祖朱元璋位居其中之一。

朱元璋做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却做了皇帝,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乞丐皇帝,说的便是朱元璋。

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民间里筲村出了一个厉害的风水先生,寻得可出帝王后辈龙脉之处,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汪学伍将他藏在龙穴。

并再三叮嘱自己的儿子汪学伍,等他死后一点布丝都别穿,赤身下葬埋在龙穴,等什么外筲老龙潭的小烟柳枝沾了水,立刻造反起兵,必能灭明称帝。但必须切记,不沾水一定不能造反,否则功亏一篑,惹来九族灭门之祸。

父亲可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风水先生,看过营地的大户人家有做生意的富甲一方,为官的至少都是五品以上,这儿子对于父亲的话自然是没有任何怀疑。为了能做皇帝,这儿子汪学伍待到父亲死后,便十分听话的按照父亲生前吩咐,将父亲赤身葬到龙穴之处。然后就是每天去到老龙潭几次,等待小柳枝沾水,可惜小柳枝就是不沾水。

汪学伍出嫁的妹妹,就住在老龙潭旁边,见到哥哥一天来这里好几次,就好奇的询问情况,有一次汪学伍喝多了酒,就说出了情况。妹妹没有做声,但是等到哥哥走后,却从家中招来布条,绑紧一块石头后,另外一头绑在柳枝上,就这样把柳枝给坠到了水里面。

第二天汪学伍又来看的时候,见到小柳枝沾水立马起兵造反,招兵买马进行的很顺利,没几天的时间就弄得形势颇大,当地派兵围剿了几次都铩羽而归后,地方官哪敢懈怠,立马上报朝廷。

朱元璋得到消息勃然大怒,立即派兵镇压,然后没过多久的汪学伍就被全军歼灭。汪学伍早在招兵买马的时候,把父亲的事情说了出去,以此作为噱头,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父亲在方圆百里的名气,才能那么快的召集到十万人的军队。

最新小说: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华娱太子爷!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