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三人合伙密谋的话,确实会对大明在山海关外的统治,产生很大的威胁。
现在他洪武帝在位的时候还好,谁都不敢蹦跶。
但是如果他宾天了,国主年少,诸侯王窥视,关外藩将自立,那顷刻之间大明就会乱象丛生。
长城关外弄那么多单设的都司,也不好!
洪武帝从御座上站起身,走下了御阶,在大殿之中踱步了起来。
许久后,他转头看向太孙:“那依你看来,应当如何?”
太孙同样站起身拱手道:“祖父,辽东都司,已立多年!”
“如今我大明将士,又为大明拓土建州千里之地,我大明在关外的根基已立!”
“辽东都司本就地广人稀,再加上建州,占地与内陆行省相较也不逊色了。”
“此时,应当将辽东都司从山东行省中摘出,并建州,成立辽东行省,分设三司而治!”
太孙振振有词的向洪武帝建议着。
大明十三行省,也该扩充了!
与山海关只有一个辽西走廊相连的辽东,不应该再继续划为山东行省管辖了。
再说了,辽东都司一直以来虽然挂在山东行省下。
但是实际上都是由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使和辽王管的,压根没山东布政使司什么事情。
这在太孙看来,是一件十分逾越礼制的事情!
不只是辽东都司,还有大宁都司,北平行都司等等,大多都是被勋贵将领把持,辅以诸侯王镇守。
虽然中枢依旧可以调动的了他们,并且平日里他们都很乖巧听话。
但是在太孙看来,其中潜在太多危险因素了!
而此次,就是一个很好的将辽东都司撤裁的好机会啊!
“辽东都司当年成立时,需要直面北蛮逃往奴儿干地区的残余势力。”
“但是自洪武二十年,宋国公冯胜率领大军一举击溃北蛮在奴儿干的残存势力,解决了辽东边患后,辽东都司便已安宁下来了。”
“现在新得建州,野人被肃清一空,当设省建立三司,稳定人心,辅以仁政,百姓才愿意移民啊!”
之前为什么大明百姓都不太乐意移民辽东,宁愿去燕云之地。
不就是因为辽东孤悬长城之外,随时都有被北蛮袭扰,甚至攻占的危险嘛!
土地再好,也得有命享用才行。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建州一下,辽东前有大宁都司保护,后面也有建州拱卫,已然是一处安全的良土了。
再继续单设都司管制,就有些拖住辽东的民生发展和土地开发了。
设省之时,迫在眉睫啊!
太孙一番陈情,确实是让洪武帝颇为所动。
此番言论很有道理,而且于国有利,有大利!
洪武帝眉头一展,重新坐回御座,开怀大笑道:“好!”
“不愧是我的好太孙,此议大善。”
“辽东之地,确实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军管了,应当建郡县,兴水力,移百姓!”
“不过嘛,建州新得,却是不适合直接建郡县。”
“建州各处深山老林之中,多有野人部落残存,数量过万,仍需军队清剿。”
“野人一日不肃清,移民至建州的百姓便一日不能安宁。”
“于百姓之便,还是应当独设都司,以边军镇之,行军屯之事。”
“待日后彻底肃清野人,再划郡县治理也不迟!”
洪武帝十分老成的对太孙教育道:“新得之土,不急于一时,应当徐徐图之。”
“倒是辽东建省,确实时机已经成熟了。”
“明日朝会,便议此事!”
太孙面上闪过一丝不满,随后又很快被他掩饰住。
“皇祖父教诲的是!”他低下头拱手一礼,十分恭顺,一脸学习了的表情。
但是心中,他却万分不乐意,甚至对皇祖父颇有微词。
皇祖父似乎是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
远不如年轻时果决了。
那建州野人,不过一群茹毛饮血,连趁手兵器都没有的野蛮人而已,于大明连股癣之疾都算不上。
何必如此谨慎?
如果换做是他坐在皇位上,他绝对会选择直接在辽东和建州建省,派遣官员治理,移民百万百姓。
如此三五年后,东北粮仓一成,在此地布置十几万兵力,如若塞王要叛,自可直接南下勤王!
辽东就像是一把插入燕宁背后的尖刃,足以威慑两大塞王,不敢让他们起任何二心!
一旦他们敢反,将会面料腹背受敌的局面!
如此一来,燕宁二王,就可任由他拿捏了。
太孙自认为,此乃绝佳妙计尔!
祖父居然有所迟疑,实在是有些老来昏庸了!
不过好在,至少祖父还是答应了,要将辽东都司置郡县,设三司,行省化。
如此一来,封在辽东的辽王,也就没办法在辽东一手遮天了。
辽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按察使司、辽王四股势力并存,大大削弱了辽王的影响力。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