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之际,玉门城里这座酒楼里的一些女子被某些话说的彻夜难眠。
可不顾一切抛弃所有,乔庄打扮成难民,出关前往西域,却没有多少大毅力,大勇气之人做出。
更何况这些人还是在这个时代天生处于弱势的女子。
玉门关前的难民,多是走投无路之人,才会听信一些生机渺茫的小道消息,前来西域撞撞运气。
他们本来一无所有,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丢弃掉这条烂命罢了。
可这些女子不同,她们也算知晓些书籍礼仪,顾虑太多,下定不了决心,却碰一个渺茫的机会。
除了等待,也只剩下受够暗无天日的生活之后,拼命搏一波了。
但现在的她们的生活,不说很差,只要取悦好恩客,日子终归比那些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人好上太多。
也许当西域内部真正的消息传来,她们才会毅然决然的抛弃一切,来到西域做个光明正大站在太阳下的普通人。
可惜现在消息封闭严格,也都是一些不靠谱的口口相传罢了。
至于被讨论中心的云光,则睡得很是香甜,没有被中原的所见所闻影响分毫。
对于这些还在被压迫,连命都无法捏在自己手中的普通人遭遇,云光早就变得宠辱不惊。
有些事不是愤怒,悲哀就能解决。
没有恻隐之心不代表是个铁石心肠之人。
云光很清楚的知道,不推翻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专权王朝,不顶替掉儒学治国这一套,这种不公之事不会断绝。
依法治国在这个时代是很艰难的事情,是同天下掌握话语权的那些豪族世家,地主老财你死我活的局面。
双方互相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做这件事很艰难,可最起码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在西域生根发芽,茁壮生长起来。
只需要天下在乱一些,就是法制辉耀世间的时刻。
......
清晨第二日,休息充足的俩人,用过早食,互相道别一番,再次分离。
王卓骑着马一路南下,去往京师述职之后,就去往并州。
云光则领着十几人再次返回玉门关外的西域,继续去忙自己的事。
这个年头,有人随波逐流,有人趋炎附势,也有人在拼命敛财。
可也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为这个不公世道积蓄力量。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月初,东炎朝廷再次雪上加霜。
江夏郡赵慈不满朝廷待遇,带兵谋反,杀了南阳太守,占据江夏海口险要之地,称王称霸。
这一次反叛,直接切断了中原南北两地交流要道之一。
要想在连通交往中原南北两地,可需要绕很长的道路,谁让江夏是越过长江的要道之一。
这一下可是让东炎朝廷有些措手不及,皇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回江夏。
这个险要关隘若掌握在叛军手中,不仅加大了两地交往互通书信的时间成本,而且平日里调度物资,也需要翻山越岭绕很长一段路。
这更加是一笔花销巨大的开支,朝廷更加无力担负。
可江夏海口天险关隘,只有一条通路,道路也不是太过宽敞,根本无法让军卒大规模屯兵强攻。
江夏的反叛,犹如一根鱼刺艮在喉咙,可是让东炎朝廷焦头烂额。
赵慈兵卒可不是临时征召的农民,而是常年在长江上清缴海寇的精兵。
强攻江夏海口这个险要之地,实在是下策中的下策。
为此东炎朝廷,极力主张诏安。
只不过诏安的下场,赵慈已经早有预料,在没有给出足够能让他心安的条件之下,起兵谋反的他可没那么容易再次成为东炎官吏。
再说,都已经谋反了,回去后下场,还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
这件驻关边疆将士的反叛,让朝廷顿时对一些主要关隘城市的将领,以及刺史,太守起了防范之心。
朝廷下令,召见一些重要地区官吏的家眷入主洛阳,美名其曰是边关苦寒,来繁华地区好好招待接见一番,慰问一下为朝多年出生入死官吏家属。
可谁都清楚,送亲属此时前往洛阳,就是被当做质子,避免这些将领和太守横生异心。
至于有没有听令,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云光这个西域都护,也没有拉下。
现在两地貌合神离,早就对朝廷听调不听宣,当做了耳旁风。
哪怕云光做到了这个地步,朝堂之上还是有人想要替他瞒下来。
倒不是因为同云光关系密切,只是这件事也关乎他的身家性命。
中常侍濮文温,朝廷之上谁都知道,那是和西域都护云光走的最密切的一位。
现在云光不听朝廷调遣,老眼昏花的皇帝刘宏,能逮住撒气的人也就是身边的这位宦官了。
事情虽然是瞒了下来,可那位中常侍濮文温对云光的不满也愈发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