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70章 可一可二不可三【第二章】

第70章 可一可二不可三【第二章】

皇甫嵩一阵沉默……看向一干皆是不信将领,回头看向儿子皇甫坚寿。

“拿笔墨。”

“我皇甫家在长安周边还有些田地,本将军以两千顷良田做保,若事后朝廷不与众将粮食,田地皆与诸位将士。”

在皇甫嵩开口说出这话语时,皇甫坚寿、皇甫郦皆大惊,但两人皆被皇甫嵩抬臂阻止,看着三人如此,孙牛、胡三一干人就有了些迟疑,这话语说了出来,想来也不会再违背诺言,但三丫却点了点头。

“皇甫将军说了这话语,想来是不会再有违背诺言之事,但此事事关无数兄弟们的肚子,还是先小人后君子好一些。”

皇甫嵩心下没由来的一阵恼怒,但他什么话语也未说,拿过一支竹签,三下两下便写下了彼此契约,或许皇甫嵩是真的恼怒了,没有让他人送过去,或是让三丫走到近前去接,而是随手抛了过去,结果力道不足掉在地上。

三丫像是未感受到皇甫嵩的怒火,上前拾起竹签,看了一遍后,这才小心将之收起,与皇甫嵩抱了一拳退回,气氛又沉重了三分。

先是军权的争夺,又是牛羊辎重,之后是作战计划的制定……

或许是三丫真的激怒了皇甫嵩,在作战计划时,分配到董卓名下将领还罢,余者皆被分配到了无关紧要的地方,或是强攻金城塞队列中,诸如周慎所属的董耀,就是第一波强攻金城塞的送死兵卒,可即便如此,竟没有任何人反对。

董虎并不知道榆中发生的事情,但他知道自己千里奔袭一定会触怒皇甫嵩、董卓、周慎,没有别的原因,皆因他的兵马超过了平乱所有兵马,功劳也是最大的那个,肯定会成为枪打出头鸟的那只鸟。

但他还是出兵了,无论现实需要,还是日后长远考虑,他都必须冒险出兵,这是他的最后机会。

有些东西,该舍弃就舍弃,该争夺就要争夺,三万兵卒,皇甫嵩、董卓、周慎三人若想要,他都可以给他们,但董虎很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些兵卒,或者说不是想养这些兵卒,此时的大汉朝任何一个将领、家族都不可能养这么多兵卒,即便皇帝也养不起。

说起来有些好笑,董虎是知道的,三国之时,动辄动用十万、几十万军卒,可此时的大汉朝怎么就养不起区区三万兵卒了呢?

可现实就是这个样子,整个雒阳的常备兵卒也仅有北军五营四五千兵,也仅各个城门数千卒,一个地跨数个郡的营将,常备兵不过两千卒,只有战时,才会临时招募些军卒,大小将领也是州郡推荐,而战后,各自回家各自奶娃,能获得些许利益的只有大小将领,他们才有可能因军功成为勋郎官,下一次战争爆发时,不需要他人推荐,由皇甫嵩这般将领直接调动。

三万兵卒也好,十万也罢,都是朝廷临时征调的,战后各自解散回家,能够获得利益的只有将领,争夺兵马指挥权,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为了自肥而已,当然了,董虎也相信,肯定会有不少真正忠义大臣,肯定会有忠义大臣担忧他成为另一个尾大不掉的祸乱存在。

董虎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他知道三国战乱死了多少人,也知道未来的大西北会持续动荡几十年,他本能的想要尽可能的消弭一些战乱,即便没法子制止,也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动荡的强度,而减少动乱源的兵卒人数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减少动乱源的兵卒,就要想法养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散落在民间,可无论是皇甫嵩,还是董卓,或者是朝廷,都不可能去养,他们不能养,就需要保持董字军团、佣兵军团的完整性。

董虎的态度很明确,听调不听宣,他可以为他们赚取功勋,可若割裂、插手自己军队,那就不行。

临离开榆中时,董虎对各兄弟交代的很清楚,而此次千里奔袭,就是为养数万兵卒而夺一处自养根基地。

一人双骑远不如一人三骑这么给力,但五千骑的行军依然很快。

河关塞面河而背山,沿着黄河下游或上游,也不是没有这种地形,之所以汉宣帝当年在此处设立要塞,还是因为此处河面宽阔且水流舒缓易渡。

积石山北面是高山,甚至有不少常年积雪高山,若大山的北面是大海,黄河即便六七月也是水量丰沛,但大山的北面是易旱的陕甘,在春暖雪融时,山岭雪水大量融化,自三月时,黄河水势会逐渐上涨,可进入燥热夏季后,若非下了暴雨,水量反而一日少一日,至少积石山是这般。

水量减少,董虎即便不用皮筏子,也可以轻松渡过黄河。

一人双骑的行军速度很快,仅十日,董虎就渡过了河关塞。

连日急行军,不仅人员、战马需要休整,董虎也需要知道允吾城具体情形,只是他没想到,外出的斥候还未回来,一黑瘦黑瘦女娃竟发现了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孟都的小妹幺娃。

看着又黑又瘦,跟个小野人似的哭嚎丫头,他怎么也想不到,孟都、孟威兄弟投降北宫伯玉时,怎么没将她一同带走?

最新小说: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