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冥思苦想中的时候,那位后世的影帝、大导演,现在还是小鲜肉的江文,就把自己改编好、配好乐的那首“小苹果”磁带给带来夜市。
磁带交给他的时候,他就乐蒙了,没想到送出去的东西还带能回头的,有了这首歌,咱“小院西餐厅”的广告就算是行了。
一高兴就给江文那顿卤煮免了单,还拎了两瓶瓶酒跟人家喝了两杯。这个时候这位名演员还刚刚出道,一副平城大男孩的样子,估计也还没来得及跟那位影后搞在一起呢。
姚远两杯啤酒下肚,就忍不住:“我说,要是以后你出息了,能不能好好拍拍咱这个老平城,就是民国年间的平城,当初城墙还没拆的时候,那时候的城市多有味道啊,红砖绿瓦的建筑,尤其是一下雪,简直是没治了,可惜现在城墙都拆了,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
江文举着杯子就有点懵,这个卤煮摊子怎么就觉得有点怪?还民国的平城,你个小摊贩,看上去比我也大不了多少,怎么那么没谱?满身下水味儿,搞得还挺文青?
江文跑过来送这个磁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从姚师傅这里拿到这首歌,现在成品做出来了,当然要给姚师傅送来一份做纪念。至于什么叫做版权?那就呵呵了,谁也不知道版权那是个啥玩意。
姚远就开心,只要用这首歌为主打,带上几句简单的广告语,不愁观众记不住咱这个“小院西餐厅”。至于这首歌倒底是应该属于谁?能不能拿到电台、电视台播放,姚远就觉得不重要。
于是,电视版的广告最终定稿就是这样,简单粗暴,半首小苹果的唱跳,再加上中英文两句欢迎词就是全部了。
其实这也已经不简单了,就电视台那位导演都说了,跳舞的这位洋妞,长得已经够吸引眼球,跳的又是迪斯科眼下正流行,姚师傅出的主意也好,前面一位洋妞领舞,后面是一堆大嫂、大妈的服务员,穿着工服跟着一起跳,那个画面已经很惹眼了。
再加上镜头前面那五爷穿着他那件大袍、再架个鸟笼子、迈着四方步施施然走过,大背景又是在一个中式院子里,中西结合反差有点大,还带了些时空交叠的味道,就这个镜头就算用在大电影里都得出彩,何况只是一个小餐厅的小广告。
......
第二天张高官上班,坐上车,路上有点堵车,轿车就在自行车洪流里慢慢行驶,开车的司机应该是心情不错,嘴里居然哼起了小曲。
张老爷子看着窗外,突然就问:“你也看那个广告了?”
司机刘就纳闷:“领导您说啥?什么广告啊?”
张老爷子:“你刚刚唱的是不是什么小苹果啊?”
司机刘就想起来了:“对不起领导,我刚刚走神了,好像是啊,就是那个什么小院西餐厅的广告,在电视上播了好几遍,刚刚来接您的路上,收音机里也在放这个歌,我就一不留神唱了出来,对不起领导!”
张市长就无所谓:“对不起什么,专心开车吧!”
心里就暗暗琢磨,这个广告真的有点意思,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一家开在中式小院里的西餐厅,中西结合倒是挺有意思。
就吩咐司机:“小刘啊,你知道广告里的这家餐厅在什么位置吗?是什么人开的?”
听到领导发问,司机刘挠一挠脑袋:“不知道,要不我下来打听一下?”
张老爷子不置可否,没有回答。
领导没回答,咱可不能不把这事当个事,万一领导再问起,那可就被动了不是?把领导送到政府办公楼,司机刘一个电话就打给了甘机口街道办事处,那里有咱的前战友,依稀记得那个餐厅广告里说是在西城门附近,想打听点事就问问街道办事处的人呗,那还不容易。
......
等到晚上,接了张老爷子下班,看着领导精神头还不错,司机刘就向领导汇报着:“领导,您早上提到的那个‘小院西餐厅’还真是挺不简单,它位置就在西城门内,是由一个待业青年开的,那位待业青年姓黄,是军烈属,家里长子前年在南边战场上牺牲了,家里就剩了一位老母亲,二儿子还在家里待业。就是他不等不靠的,靠着自己奋斗,开办了这家西餐厅,还是跟外交学院的一位意国专家,一起合股开的,准备在十一开业。”
张市长就静静地听着。
司机刘接着说:“那位小黄开餐厅招工全都是从街道上找的下岗职工,一下子就给街道解决了三十多个下岗工人再就业。”
张老爷子睁开眼睛,有点意思,不只是广告有点意思,这个餐厅也有点意思,如今下海大潮中,人人为了挣钱奋勇争先,一个军烈属自谋职业不稀奇,还能带动街道,一起奋斗就有点意思了,里面还有意国人参与?这会不会是宣传改革开放的一个好标杆?
张老爷子就留了点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