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向着远处看了一眼,发现那些人根本不像山匪,反而有些像附近的村民,不过有几个吊儿郎当的一看就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家伙。
这几年随着北方的稳定,以及武装巡捕的大面积清扫和常驻,北方的山匪几乎绝迹。
现在大明北方的治安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也算得上安全无比,再加上随着基础建设的扩大化,需要许多劳动力,只要是手脚勤快的都能挣到自己足够生活的钱财,民心思定之下,社会的大环境变好了很多。
看了几眼之后,朱舜就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索性不再理会,开始给大家盛饭,那些人会有人处理的。
发展就应该全方面的发展,不应该专注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也很重要。
精神层面的发展,教育和宣传就是很好地手段,但是还是有些疏漏,毕竟他们不能覆盖到大明的各个角落。
这个时候就要看大明的基层官员了,只要他们管理的好,那么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大大缓解。
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朱舜很轻易地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对于护卫人员的审讯记录他看也没看。
“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天启皇帝反而对这些很感兴趣,在听完护卫人员的汇报之后,就找到了在外面瞎晃荡的朱舜。
“就是几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成为了路霸,现在出现这个很正常,这也是发展的一个缺陷,主要原因就是现在手里的人才太少了。”
朱舜看着在远处打牌的几女,头也没回的说到,这让天启皇帝很是诧异,他可是知道朱舜是没有看过更加没有听过审讯记录和汇报的,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
“你咋知道的?”
“多读些书就知道了,大乱之后的大治,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大治之下掩盖的许多问题都被那些写史书的人忽略了,就像隋朝刚成立那会,看起来整个华夏很平静,百姓们开始安定下来,似乎已经开始按下心来搞生产,但是百姓们吃不饱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改朝换代就在顷刻之间,秦汉唐宋,大家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辉煌,但是谁又看到了,他们前面的哪个朝代的努力?”
华夏的历史很是奇怪,有一点让朱舜一直疑惑不解,那就是不管哪个朝代绵延超过二百年,那么这个朝代前面肯定还有一个时间很短的王朝,就像昙花一现一样,让大家都不自觉的忽略掉。
汉朝前面的秦朝,唐朝前面的隋朝,宋朝前面的北汉,明朝前面的元朝,甚至还有清朝前面的大顺,就好像这些短暂的王朝好像就是专门给后面的朝代打基础一样,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后来的朝代打下坚实的,稳定的,深厚的基础。
当真处于这个大时代,朱舜才真正知道,原来华夏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朝代是踏着他前面短暂王朝的尸骨矗立在整个世界上的。
这才是大乱之后的大治真正含义。
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不足,加以改进,才会出现华夏那些可歌可泣的强盛王朝,当然清朝除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治大国如烹小鲜,只有真正站在了这个位置才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大明已经到了一个岔路口,需要我们大刀阔斧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小心翼翼,所以咱哥俩应该更加努力。”
朱舜对着天启皇帝认真的说道。
这个时期的大明确实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种思想出现萌芽,各个阶层的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天灾的霍霍,让这个王朝摇摇欲坠,但是在覆亡危机里出现了许多新绿,不管是好是坏,他的生机都不应该断绝才怪。
“恩,不过你打算把大明往什么方向带?”
这是天启皇帝由来已久的疑惑,朱舜写过这方面的书,他也看过,什么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什么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当然更加少不了华夏人骄傲的制度,正因为这样天启皇帝才会疑惑,他不知道朱舜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在大明实施。
其实这一方面朱舜也没想好,对于国家的体制他很是纠结,资本主义他看不上,后世华夏独有的体制现在实施有些不合适,因为现在的人们还接受不了,现在看来君主立宪制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这玩意在朱舜看来纯属扯淡,在华夏你要是敢搞君主立宪制,过不了多长时间,你信不信皇室都会不明不白的消失,除非军队掌握在皇室手中。
许多事情都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封建王朝一下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西方经历了二百多年,更别说比他更加先进制度,没有千年的沉淀,想要一蹴而就,那么造成的后果,大明现在还承受不了,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还没想好,短时间内做出选择只会让大明更加的混乱,所以这个事情不急在一时,不过,大同社会会在咱们的有生之年看到。”
朱舜抬头看着天空悠悠的说道。
“皇权真的要被限制吗?”
“短时间看来不会,但是长远来看,皇权肯定会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