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始时,混沌未开,自生其水,历经万万年,有道流转,分水上下,上者为天,下者为地,是谓阴阳。 [space]
阴阳演化万物,指天陈日月星辰,可作分昼夜、定时节、辨气运,光照大地。指地设植兽禽,指海为鱼虾鳖,等等类,各斯其职,各重其事。 [space]
不同于万物者,有两树,不知其所来,一叫智慧,一叫生命,两树之根相互蟠结,混成一物,其物不类阴阳,似在阴阳以先,结成一石,名曰混灵石,立于两树之间。 [space]
而受道所眷顾者名为万物之长,取名作人。 [space]
那时,万物都遵从本性,群兽吃草,人食果蔬,虎与狼不相竞,狮与豹不相食,一片祥和。 [space]
斗转星移,人的灵智越盛,有了高低、长短、是非、爱恨、诸多比较,欲望越甚,而开始了凶杀、狡诈、淫 乱、撒谎诸多罪孽。 [space]
枉死的冤魂,多不胜数。不甘的、心有留恋于世的、满心遗憾的、悔恨懊恼的残魂,不胜枚举。因缘际会之处,化为厉鬼、精怪,或寄魂于死物,成山鞘、妖邪之流。或附人身,言语怪诞,举止邪癖等事。 [space]
人在罪孽中持续做恶,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周而复始,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知识不断增长,而灵性不断衰弱、退转,隐而不现,丧失了洞悉天地之秘的能力,堕落于不可名状的痛苦之中。乾坤颠倒,阴盛阳衰。 [space]
其中,不乏有先天根性敏锐贤者,体人间疾苦,察世间百态,不忍阴盛阳弱,邪长道衰,因此舍了红尘,隐居山林之中,以天地万物为师,只为参透事事,逐步唤醒自身沉睡已久能力,修成正果,期待羽化登仙而去。 [space]
这一类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出家人。 [space]
自人沉沦后,两树消失,再不见踪影,独留混灵石于人间一隅,那处云雾缭绕,紫气东升,不知经多少年,灵石灵智初开,便见几只云雀空中戏闹,叽叽喳喳的,好不悦耳。 [space]
周边更是植藓花簇盘绕,青红锦绣,根底一朵兰花低垂,似不像凡物,花蕾间有莹莹玉气,受日月精华滋养。 [space]
对面山崖,瀑布悬挂于天,穿云而下,条条匹练倾泄,如地上九天之梯,又如鱼蛇化神龙之门。 [space]
混灵石忽闻有歌声传来,不觉间闻声而泣。 [space]
其歌曰: [space]
“世人庸庸碌碌,迷迷茫茫,守着金矿,不懂考量。这个捡了芝麻,咧开嘴笑,不知是丢了西瓜。那个抱着家花,想着野花,却道野花更香。世人都说知足好,却是红尘忘不了,忘不了,到死都在苦烦恼,……” [space]
“顽石,你在哭甚?” [space]
白发老樵人、老和尚及青丝老道人路经此地,听闻石中悲戚,歇了歌声。 [space]
“我也不知在哭什么,听闻老丈歌声,不自觉悲从心起。” [space]
混灵石回道。 [space]
“你这顽石,天生天养,本不在三界中,已出了五行外,却还是个根性通透懂怜悯之灵。” [space]
白发老樵人点了点头,欣慰道。 [space]
“老丈,刚听你所唱人间,却是疾苦,可有解决的办法?” [space]
混灵石问道。 [space]
“古来圣贤传道授业,尽释了其中诸苦,世人听了,却不明白,明白了,却又做不到,无端的自寻烦恼,自寻烦恼。” [space]
白发老樵人摇了摇头,惋惜哀叹。 [space]
“不懂因果,不问因缘,不法真我,须知已做的就是今受的,要做的就是将要受的,世人愚痴,只管生前哪管身后。及到被孽障给捉住了,且道世间万人,纵使鬼怪莫测,何苦我为先哉,却不知,万人有万人的苦果,万人有万人的孽障。” [space]
老和尚低眉顺目,也正暗自叹息。 [space]
顽石懵懂,不解其意,只知脱苦既有法可寻,有药可医,怎地世人逃不开累累苦楚,心中便更好起奇来,想尝一尝那人间滋味,便恳请道:“愿高人带我下山,助我为人,且让我试一试那脱苦得乐之法,度一度那无知困顿之人。” [space]
“顽石,你可知千载岁月变迁,已由人累世孽缘,道消魔长,阴盛阳衰,化外二重天已被天魔侵占,其魔子魔孙或化而为人,或隐而不现在暗中窥视可侵吞之人,于人间无所不在,你若入得人间,便脱去了仙体,穿上了菴濽肉身,消磨了记忆,肉眼凡胎难辨真假,若有朝一日,入了迷惑,弃了正念,融于魔道,便永生永世不得回转,有受不尽的悲凉凄苦,你可会后悔?” [space]
白发老樵人言语郑重。 [space]
“惟愿一试。”混灵石回道。 [space]
“阿弥陀佛。”老和尚眉眼低垂,双手合十,低念佛语。 [space]
“无量天尊。”青丝老道人一甩佛尘,单手起势。 [space]
白发老樵人遂起法破了石身,汇成阴阳玉珠,三人身形顷刻间消散于天地之间。 [space]
自唐隆政变后,武瞾之孙李隆基继位,改年开元。 [space]
佛、道并存于世,受世人供养。时,当政者崇道,多有百姓信奉黄老无为之说,信奉江南西道龙虎山道祖张道陵斩妖除魔之能,信奉葛仙山葛玄治病炼丹之术、造器敕鬼之力等。 [space]
信佛者人数虽不及信道者,在迷蒙百姓而言,初闻佛法神通,心生喜乐,神思向往,各地信佛者亦不在少数。 [space]
而江南一城便是信佛者数多于信道者。 [space]
712年8月15日中秋佳节,江南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space]
江南正三品刺史李云,其正妻柳素携家仆四人乘坐马车赶往庙宇烧香祈福。 [space]
一路之上,凡遇见孤寡老人、伶仃小儿、肮脏乞儿,柳素皆遣身边婢子送上吃食,再撒几个银钱
(本章未完,请翻页)
。 [space]
在城中,她素有大善人之称谓。紧赶慢赶,于日将落时分独自进了正堂,留下了几个婢子在门口等候。 [space]
“夫人向来宅心仁厚,见不得身旁人受苦,凡有求于她者,无不倾力相帮,更是常周济穷苦人家,年年月月。也不知这菩萨灵也不灵,夫人只不过要求一子,拜了三年,求了三年,吃斋念佛了三年,硬是没有动静,就算是块石头,也该被夫人感化了吧!” [space]
堂外,念心小丫头不满的瞥了一眼堂内正中那尊巨大石像一眼,嘴里轻声絮絮叨叨。 [space]
“嘘,禁声,你这小丫头浑说个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怕烂了你的舌头,看我回去不收拾你。” [space]
念善大丫头郑重的告诫着念心,眼神严肃。 [space]
念心向着念善吐了吐舌头,格外调皮,惹得念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在此地也不好拿她怎么办,只得将这事先记着。 [space]
因柳素信佛,她身边丫头被改的名字都带着佛义,彰显她的虔诚。 [space]
大丫头念善心细,是个体贴主儿的乖巧懂事丫头,手脚勤快,眼里有活,年芳十五,长的眉清目秀,是个美人雏儿。 [space]
她从柳素三年前嫁于李云起,就被父家因无钱为母治病为由卖于李家,其母仍未撑过三个月而亡,兄妹三人,兄长随父亲外出经商去了,而唯一的妹子也受柳素恩惠,暂待于李家。 [space]
其余丫头,如:念心、念慧、念智者,皆是因各家原因相聚于柳素名下。 [space]
正堂内,石像名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高不足一丈,面相慈悲,手托净瓶。 [space]
像前一张大供桌,红漆楠木,各种蔬果摆放在上,苹果、香蕉、葡萄之类,更有成扎黄香在香盒中燃着,袅袅白烟,平添肃穆庄重之感。 [space]
“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弟子柳素,诚请菩萨赐弟子一子,以延续李家之后,弟子愿终生供奉菩萨,以金漆为菩萨另塑真身,供世人瞻仰礼拜。” [space]
堂内,柳素献上燃香后,跪于像前,双手合十,虔诚祈求。 [space]
而在柳素不远处另一蒲团之上,同样跪着一妇人,她衣衫几处都打着补丁,却是干净整洁,相貌略微显老,似有四十年纪,只见她恭敬参拜祈道:“至圣菩萨,可怜可怜弟子这枯朽将残之人,弟子与丈夫二人相依为命,苦无子嗣,愿大慈大悲的菩萨怜悯弟子一片诚心,赐弟子后嗣,不叫弟子林家绝了香火,断了血脉。顶礼南海观世音菩萨。” [space]
祈罢,她满是老茧的手从怀中掏出一块成团的粗布,小心的揭开,却是一两二文钱,她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全部投入香火钱盒之中。 [space]
因缘际会,时空中出现三人,人肉眼不可见,只听一人道:“顽石,她二人,你可愿择何人为母?” [space]
却听混灵石道:“愿作贱妇子。” [space]
“这是为何?”老道问道。 [space]
“这贵妇人祈曰,我愿如何如何,我虽愚顽懵懂,却知在山上,我想要天下雨的时候,它不下,我想它出太阳的时候,它偏偏不出,人力有时穷,倘若为她子,从小皆受自我混沌思想,岂不有违入世初心。” [space]
混灵石回道。 [space]
“那为何又择这贱妇?” [space]
老樵人对他所答点了点头,转而又问。 [space]
“在山上时,我看巢里雏鸟,肚子饿时,只管张口啼叫,它父母便飞出觅食。她们同祈求得子,贵妇人却以条件相换,而贱妇人如同雏鸟期待其父母,最后得食一般。”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