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到十天的时间来说,要想给八百人的队伍重新准备足够的装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霍启刚分析,跟匈奴作战,决不能能胶着状态,也就是不能近战。只有远战射杀足够多的对方的有生力量,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那么在古代,远战唯一的武器,就是弓箭。但是,无论官府的弓箭作坊,还是民间的弓箭作坊,都已经满了。每次战争之前,这些作坊的订单都已经排的满满的。这种临时加单,几乎不可能。
古话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用来描述他现在面对的处境也可以。更难得是,他可能面对的是无弓无箭的状态,这样带着八百人上战场就是被等着屠杀。虽然他手上还有狙击步枪和手枪,但是,那也最多打死几十个人而已。如果面对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匈奴敌军,一样死翘翘。这种武器与人数的不对称真正结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不停的出现过。
他面对眼前的客观处境,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到兵营。兵营的校场上,士兵们也在懒散的训练走走形式一样。尤其是一些新兵,更是偷奸耍滑。反而那些老兵却在训练,这再次颠覆了他的认知。
他好奇的去找那些积极训练的老兵打听了之后,才知道,这些老兵都是经过真正战场侥幸生存下来,所以,他们甚至战争的残酷。为了保命,他们自然都会积极的训练。但是,那些新兵们则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朝廷应付,自然不会认真训练。
他不但打听到这些,更关键的是,他还打听到对匈奴作战的一些具体困难。
比如说,找路、找水、吃饭、防偷袭都是一些具体的困难,当然了,如何准备逃跑,那是保命的方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有效的解决方案,那肯定是完犊子了。
对于找路找水,这些客观困难,他早就想到了。毕竟在沙漠里对匈奴作战,肯定是会面对找路找水的困难,即便是现代军队也一样会面临这些问题。
粮草补给也是一个具体的难题,现在军队有汽车,有压缩干粮等,所以补给的问题并不大。但是,古代的交通工具是马,那可是活的马,也要吃草喝水的,这个问题就大了。尤其是喝水,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一点,他在历史书上就看见过,在古代,发生过很多军队因为水源不卫生,导致非战斗减员的事故。甚至,有时候还因此产生的疫情导致整支军队自我消灭的。所以,对于干净卫生的饮水,他一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毕竟是作战,并不能保证会有足够的条件和资源让你去烧开水喝,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既然是有问题,就需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除了了解到这些具体的和详细的对敌作战的经验和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老兵告诉他,城西的巧记堂工坊做的弓箭最好,还告诉了他老板的姓名。因为这个老兵跟这个巧记堂工坊有亲戚关系,自然是想着自己家的生意,毕竟是给官府做事,不差钱的。
他记下了这些问题,又对那些老兵们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之后,这才去找李丹商议具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