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胥臣最主要的功绩,还真的不是他的军旅生涯,而是因为胥臣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提出了比孔子要早一百多年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前面我们讲过,他是晋文公最早的老师之一,曾经劝过晋文公要好好学习,增长学识,将来必有大用。
而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史料记载了一段晋文公与胥臣关于如何教育晋文公儿子的谈话。
晋文公老婆很多,儿子也不少。其中有一个儿子公子姬欢,晋文公想为公子姬欢找个老师,便去找胥臣商量,想指派一个叫阳处父的人做公子姬欢的老师。
这个阳处父,前面我们讲过,这也是晋国历史上一位大牛人,曾经受晋襄公指派去追被释放的秦国三将,他使了一计,将自己的骖马解下来假意送给孟明视,虽然被识破,但能够临时心生一计,说明阳处父此人也不简单。
晋文公的本意是让胥臣来评价一下阳处父这个人是否合适,结果胥臣却回答说:“这个嘛,关键取决于公子。”
他还举例道:“对直胸的残疾人,你不应让他俯身;对驼背,你不应让他仰头;对羸弱的人,你不应让他举重物;对矮他子,你不应让他攀高;对瞎子,你不应让他看东西;对哑巴,你不应让他说话;对聋子,你不应让他听音乐;对糊涂虫,你不应让他出主意。”
胥臣接着说:“一个本质好的人,如果有贤良智士辅以教导,那就可以期待他学有所成。但一个本质邪恶的人,不管他的老师有多贤良,结果都没什么用。”
什么意思?就是说,教育人,一定要根据这个人的特点来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育,不能对谁都给个老师便行。胥臣举了八种残疾人为例子,这是对自己即将要发表的一个伟大教育理念作铺垫。
这个教育理念,便是中国历史上提出的最早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然后,胥臣又引经据典,对自己的这个教育理念作了阐述:“我听说,以前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根本看不到她肚子鼓了起来,生周文王时就象她去厕所拉泡尿一样轻松,一点痛苦也没有。
但周文王本质奇佳,他自小便从不让母亲忧虑,从不让师长操心,从不让父亲生气,对对两个弟弟很友爱,对两个儿子很慈惠,对自己的夫人很疼爱,对同宗的兄弟很亲近。
因此,周文王便能任用天下的贤良之士。即位之后,他有事便咨询掌管山泽的八虞,与虢仲、虢叔两兄弟商量,听取闳夭、南宫括的意见,咨访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公、邵康公、毕公和荣公的帮助,从而让百神安宁,使万民安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