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勋?</p>
仗都打完了,都进入和平发育期了,上哪去找那么多功勋卓着的勋臣?!</p>
而这,也正是开国之后,朝堂选拔官员的方式,从‘武’向‘文’倾斜的主要原因。</p>
——没仗打了······</p>
要还是按武勋当做官员选拔标准,那别说长安朝堂了,就连三公九卿十二个位置,也绝对没办法坐满。</p>
所以,在这批开国元勋澹出朝野的时候,政权选拔官员,就要另辟蹊径了。</p>
而过去,这里的‘另辟蹊径’,主要便是孝廉、力田,以及贤良方正在内的举荐,又或是天子听说某人有大才,便直接派人去请的‘征辟’。</p>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根本无法填补官员,尤其是决策层官员的空缺。</p>
至于举荐制的补充手段:赀官,那更是不用提了。</p>
赀官,说好听点叫官员选拔,说难听点,就是朝堂中央合法卖官!</p>
既然是卖官,那能找来的官员,自然都是商贾出身;</p>
——寻常百姓根本买不起官,名门望族则根本不需要买官,只需要发动人脉,请某个郡守朋友写份介绍信,甚至直接举荐即可!</p>
而‘赀官’这个以商贾子弟为主题的官员群体,在如今汉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是天然处于劣势的。</p>
诚然,商贾出身的赀官、赀郎们,或许真的不乏一些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人才;</p>
但最起码,在如今汉室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商人群体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压,这个群体出‘人才’的概率,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p>
按照刘盈的推算,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室天下逐渐富足,朝堂开始有意放松商人群体的枷锁,让工商业得以繁荣,才能指望这个群体能为朝堂输送官员。</p>
而目前,官员群体则根本指望不上。</p>
举荐制度质量够高,数量却不足、赀官体系数量足够,质量却又参差不齐;</p>
这样一来,以文考为官员选拔手段的考举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刘盈的视野。</p>
说来,对于考举,汉室朝堂也不算陌生了。</p>
几年前,刘盈便曾以‘上林苑缺少官吏’为由,带着一定的试验意图,举报过一场小范围的考举;</p>
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并没有选拔出什么太过优秀的人才,但也算是开创了‘以文考选拔官员’的先例。</p>
而且这里的‘不尽如人意’,也只是相对于刘盈的预想而言。</p>
现如今,那次考举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在上林苑,以及少府各司属任职;</p>
按照少府阳城延的回馈,这批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出人意料的踏实、实干!</p>
从刘盈的角度来看,这批人算不上什么俊杰;</p>
可若是单从这批任如今,二百到六百石不等的秩禄来横向比较,这批人,也绝对当得起一声‘人均能吏、干吏’。</p>
有了这批人作为参考,最近几年,朝堂之上关于‘再开考举’的论调,也已是水涨船高。</p>
单从朝堂的角度来看,大规模举行科举的时机,可以说是已经成熟。</p>
但对此,刘盈却仍带有些许疑虑。</p>
——首先,便是考举对旧贵族、特权阶级的冲击,应当如何化解的问题;</p>
上一次考举,刘盈只是选了百十来位百石级别的小官,而且大都是在少府担任苦差事,功侯贵族阶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p>
可若是开展大规模的考举,那选拔的官员,必然是以千,甚至数千上万为单位。</p>
成千上万的官员,自然不能全塞进少府,而是要‘雨露均沾’,充实到朝堂各有司属衙,乃至地方郡县。</p>
而这样一来,贵族阶级就算心再大,也不可能对考举视若无睹了。</p>
诚然,即便不通过考举,汉室的贵族阶级,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人脉,给后代谋上一官半职;</p>
又或者,直接求刘盈开恩,将几个儿子送入宫中历练,等外放出来,也是中层将官的起步。</p>
但这,还只是开始。</p>
考举刚开始,贵族阶级或许还不会反应过来;</p>
但等这一批又一批考举出身的官员,逐渐成为地方,乃至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呢?</p>
等这些考举出身的官员中,出了千石级别的大县县令、二千石级别的地方郡守,乃至跻身朝堂、位列公卿之位的俊杰呢?</p>
到了那时,只怕反应过来的贵族阶级,必然会在错愕之后,发起极为勐烈的反扑!</p>
——自古以来,所有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人,都从不曾有好下场;</p>
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制度,也从来没有长久存在。</p>
所以,在考举的念头刚出现在脑海中的现在,刘盈就要为日后,特权阶级可能掀起的反扑打上补丁。</p>
“嗯······”</p>
“加一门武考?”</p>
思虑良久,一个突然闪过脑海的想法,让刘盈皱紧的眉头稍送开了些。</p>
后世,文、武分科靠,各取文官、武将,也算是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了。</p>
而在汉室,刘盈却完全不需要将二者分开,而是将其作为每个考生,都必须要参加的两个科目。</p>
汉家以武立国、以孝治国嘛。</p>
加一门武考,在如今汉室的政治背景下,也属于是绝对意义上的zz正确。</p>
再者,加一门武考,也足以保证特权阶级,在‘考举’这场盛宴中的份额。</p>
——穷文富武的道理,并不只是后世才有。</p>
能通过武考的人,或许不全是贵族子弟;但在这个世代,能在武考中名列前茅的,也绝不可能是什么‘寒门之后’!</p>
想到这里,刘盈便掀开车帘,望向小跑着跟在御辇旁的春陀。</p>
“去,召内史······”</p>
“不,召朝中公卿凡二千石上,皆至宣室仪式。”</p>
澹然做下交代,刘盈便又放下车帘,在御辇之内浅笑着,缓缓闭上了双眼。</p>
<a id="wzsy" "://"></a></p>
——大环境已经形成、科举的土壤已经形成;</p>
就连贵族阶级的利益,刘盈也考虑到了。</p>
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