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394章 文、武皆考

第0394章 文、武皆考

恭敬的告别母亲,从长乐宫走出,刘盈面上阴郁之色,也终是被一抹释然所取代。</p>

朝中公卿之缺的任命,基本都定下了。</p>

——内史安国侯王陵拜右相,淮南相兼王太傅曲逆侯陈平拜左相,代相北平侯张苍任御史大夫;</p>

至于王陵拜相之后,空出来的内史一职,则召淮阳郡守申屠嘉回京。</p>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申屠嘉因爵位而被朝堂‘彼时’,刘盈还要着手,以‘恩封太祖功臣’的名义,给申屠嘉安一个关内侯的爵位。</p>

未来,再找个机会,让申屠嘉去打两场仗,顺势将申屠嘉的爵位从关内侯升为彻侯,申屠嘉为相的最后一道程序,便也算是补上了。</p>

至于先前,刘盈对申屠嘉的种种顾虑,也是被吕雉轻描澹写的一句话所化解。</p>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p>

这里的难,不单指文治比武讨更复杂,也同样指治理国家的人才。</p>

不单是汉室,历史上的每个朝代,若要论人才井喷期,都必然是开国前后。</p>

原因无他:时势造英雄。</p>

而在开国之后,随着第一代开国元勋告别权力中枢,官员,尤其是朝堂决策层的整体质量,必然会迎来一次较大幅度的下降。</p>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p>

毕竟再怎么说,刘盈也不能奢望未来的数百年,刘汉社稷的每一位公卿,都能具备开国功勋那样的夸张质量。</p>

这根本就不现实。</p>

所以,让刘盈接受申屠嘉这样的‘中庸之才’,在张苍之后继任丞相的原因,也只是一句稀松平常的话。</p>

——矮子里面拔将军。</p>

既然申屠嘉,已经是这批人里最好的了,那刘盈自也没有别的选择。</p>

至于以后,汉家公卿的任命标准,刘盈也已经将心态调转了过来:只要别丢下汉家公卿‘文武双全’的光荣传统,那水准次点,就次点吧。</p>

毕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丞相水平相对不高,也就意味着相权也会相对不那么强势,对于彼时正值壮年的天子刘盈而言,也不算是坏处。</p>

内史的问题解决的,其他几个九卿的问题,自然也就没什么阻碍了。</p>

——楚王太子刘郢客,即将成为刘汉第一任宗正!</p>

以王太子为宗亲,看上去有些奇怪,但考虑到宗正这个职务的特殊性,也就没那么奇怪了。</p>

刘盈,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p>

实在是眼下,刘氏宗亲人丁不丰,尤其是找不出几个同时满足‘辈分高’和‘德行好’这两个条件的宗室老者;</p>

过去,刘邦开国之君的身份,自然是能任由宗正一职,从开国便一直闲置;</p>

毕竟再怎么样,刘邦也不可能遇到‘因为辈分没有对方高,所以不好处理对方’的问题。</p>

——诸刘宗亲当中,唯一一个比刘邦辈分高的,也就一个太上皇刘煓!</p>

但到了刘盈这一代,宗正卿,却是没法继续闲置下去了。</p>

原因很简单:刘邦碰不到辈分比自己高的刺儿头,但不代表刘盈碰不到!</p>

就算碰不到比自己辈分更高的宗亲,可那些平辈的兄弟手足,以及旁支宗亲,刘盈也很难下手处置。</p>

毕竟刘盈是年少登基,本就根基不稳;</p>

碰到一些棘手的宗亲事件,就更没法肆无忌惮的处理了。</p>

所以,以楚王太子刘郢客来担任宗正,就成为了太后吕雉、天子刘盈的一致选择。</p>

从辈分上来看来看,刘郢客与刘盈同辈,与关东大多数宗亲诸侯,也都是平辈;</p>

但从‘德行’方面来看,刘郢客却是绝对没有辜负乃父——楚王刘交的好名声!</p>

再者,便是刘郢客虽然和刘盈这一代,也就是刘氏二代宗亲平辈,但已然年过四十,俨然已是一个小老头。</p>

——毕竟刘交,不是太祖刘邦~</p>

像刘邦那样四十好几才娶妻,四十大几才生儿子的人,在这个时代不能说没有,但也是少之又少。</p>

所以由刘郢客来做宗正,便是极为合适的安排了。</p>

当然,以刘郢客为宗正,也还有一个隐患:身为儿子的刘郢客,根本管不到自己的老爹刘交;</p>

不过好在刘交,也绝对不是值得刘盈去操心的纨绔宗亲,这点隐患,自然也就被刘盈无视了。</p>

除了宗正,其他位置,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p>

——连九卿之首的内史,刘盈都‘矮子里面拔将军’了,那其他的空缺,显然也是照着这个来;</p>

比如吕雉的老熟人审食其,便被刘盈安了个典客的职务,权当是对吕氏外戚的补偿;</p>

其他几个位置,也都从开国元勋中,找了几个勉强看得过去的,先把位置占住再说。</p>

至于以后,再根据现实情况,逐个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便是。</p>

刘盈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调整。</p>

但人才的断档,尤其是高级官员的缺失,却也是让刘盈有些担忧了起来。</p>

“考举······”</p>

“嗯······”</p>

坐在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刘盈的眉头,也不由再次皱起了些。</p>

若说那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中,守天下究竟难在什么地方,那无疑,便是从武夫当道,到文官治国的转变了。</p>

当然,作为华夏历史上,以‘武德充沛’而闻名的刘汉,文官再‘文’,也不可能是纯文官;</p>

尤其是如今朝堂之上,‘非彻侯不能为相’,乃至是‘非彻侯不能为公、卿’的政治潜规则下,没在军队混过的纯文官,也是绝对不可能跻身于决策层的。</p>

但饶是如此,在渡过开国之后的十几年,逐渐迎来和平发展期的当下,官员组成由‘武’逐渐向‘文’倾斜,却也是无法避免的。</p>

道理再简单不过;</p>

——开国前后,官员的选拔方式,就是看武勋!</p>

谁武勋高,谁做大官;谁武勋低,谁就在后面排队!</p>

这样的官员选拔、任命方式,在短期内自然是最为轻松、最具性价比;</p>

再加上汉初这批开国元勋的整体质量,实在是有些高到令人发指,便也使得这种理论上荒谬至极的选拔、任命方式,在汉室却根本没惹出什么乱子。</p>

甚至非但没惹出什么乱子,还造就了接连好几位名垂青史的贤臣、贤相!</p>

但在开国之后,尤其是在这批开国元勋逐渐老去之后,官员的选拔、任命,又该通过什么方式呢?</p>

最新小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