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路上。
荀谌突然说道:“侯爷这招虽然高明,但只要魏氏被黑山贼所灭,依然侯爷的嫌疑最大。”
魏氏作为冀州顶级世家,被山贼灭门的消息传出去,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从而会引发出无数猜想。
是魏氏真的这么倒霉,还是有人买通了黑山贼,故意为之?
普通百姓肯定倾向于第一种,他们甚至乐意看到富贵人家倒霉,并作为饭后谈资。
那魏家奴仆数万,庄园百座,万顷良田,有什么用?
还不是被人连祖宅都打破了,枉死山贼之手?
然后用平凡可贵,知足常乐安慰自己。
世家以及统治阶级会更偏向阴谋论。
魏氏这么惨,是得罪谁了?
其他世家,还是被暗中称为冀州王的潘凤?
平头百姓再怎么谈论猜测,那也只是停留在嘴上。
可世家不一样,他们会付诸行动。
不管他们和魏氏有仇还是有旧,都会派人打探此事的始末。
他们不但会有这个想法,还有这个实力。
因为他们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理由很简单。
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被灭门的魏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虽然张燕出现在邺城的事鲜为人知,但经不起有心人的追查。
张燕为什么来邺城?怎么来的?见了哪些人?
会被打探的清清楚楚。
结果就是潘凤难以洗脱自身的嫌疑。
所以荀谌才会说潘凤让局外人灭魏氏的手段很高明,但嫌疑最大。
潘凤不以为意道:“那又如何?官府给人定罪都要讲究证据,本侯乃是朝廷赦封的乡侯,还能被人栽赃污蔑不成?”
他在做这件事之前,早就想过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但问题不大。
因为张燕必死。
众所周知,他带兵攻打盘踞上党郡的袁绍时,张燕与袁绍相呼应,袭扰冀州郡县。
结果导致他放弃继续攻打袁绍,退兵收场。
怎么看,张燕都是和袁绍一条线的,与他为敌。
事情发生之后,他兴兵为魏氏报仇,将张燕处死,则验证这点。
并且事后他会安排人放出袁绍因败退冀州恼羞成怒,暗令张燕对付冀州世家,一雪前耻。
借机将矛盾转移到袁绍身上去。
这样一来,恐怕没多少人会坚持认为他是幕后指使者。
荀谌见潘凤不太在意的模样,劝道:“话虽如此,但冀州世家心存怀疑,容易影响他们对侯爷的支持和信心。”
在荀谌看来,冀州世家是没证据证明潘凤是指使者,也奈何不了他,但不妨碍他们因此对潘凤有意见啊。
该支持的不支持,该捣乱的不留情。
那样一来,潘凤是不是凶手,又有什么区别?
潘凤笑道:“友若可有想过,今非昔比?”
“随着征北将军府与各世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有多少会因为一些捕风捉影之事,刻意与本侯交恶?”
这是他最不担心的一点。
时代变了。
哪怕放在他刚打完曹操,回到冀州的那几天,魏氏覆灭,都会对他有很大影响。
可随着一张张订单散出去,货没收到,货款未清,有几个世家肯多管闲事?
再说,他像散财童子似的,给各大世家送钱,如果连这点支持力度都没有,岂不是喂了狗?
荀谌闻言微微松了口气:“原来早在侯爷预料之中。”
潘凤对此不可置否,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只能算是顺势而为。
抛开他用美丽国拉拢财团的方式去拉拢世家不谈,毕竟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但让张燕义无反顾按照他的指示去除掉世家,亦是运气使然。
谁能想到躲在深山老林的黑山贼,会突然遭了大火。
而本该伸出援手的袁本初,竟然放了鸽子。
他不知道的是,袁绍其实很想救,但没能力救。
因为他也缺粮。
这段时间袁绍带着几万大军在并州南征北战,每日消耗粮草的数目,不在少数。
相比冀州沃土千里,并州的土地就稍微差点,人口也没得比。
虽然每次打下并州郡县后,袁绍都能在仓库缴获一些粮草,但杯水车薪,维持手下大军所需都堪堪勉强,哪有余力支援他人?
难道让底下嫡系大军挨饿,去救援一群土匪?
先不说袁氏家风不容许袁绍这么做,他真这么做了,底下人立刻跑的一干二净。
那他还折腾什么,回去继承家业好了。
扯远了。
反正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潘凤这边,魏氏作为出头鸟,用来杀鸡儆猴也算废物利用。
……
“大首领,我们真的要去抢巨鹿魏氏的粮?”
张燕正在挑选攻打魏氏的勇伍之人,忽然有人问道。
张燕冷笑一声:“如今这形势,又是这世道,除了去抢世家大族的余粮,你还有什么办法去救弟兄们的性命?”
“指望世家大族大发善心,免费给你吃喝不成?”
属下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追问,只是检查武器和盾牌。
不管这次攻打魏氏的难度有多大,他只会全力以赴。
替大首领,替兄弟姐妹,也是替自己,搏一条出路。
一番准备过后,张燕带着三千五百青壮,饱餐一顿,带着做好的大饼,抄小路朝目标之地——魏府而去。
山中许多人饿的两眼昏花,但没人跟突袭魏氏的黑山贼抢这份食物。
他们心里清楚,不抢的话,运气好,等这些人抢回粮食,大概能活下去。
硬抢的话,只会拖着大家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