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害怕,又孤独。
我多么思念你呀,
快来吧,我心中的一颗
——遥远深邃的星!
我把心爱的人,比作天上的星星。在痛苦孤独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默读。我不能把此刻的心情写信告诉他,只有在心里,仰望满天的星辰,倾诉心中的苦涩。
越是失去的,才越觉得它的珍贵。在满脑子的思念中,我写下散文体小说《密林深处的渴望》,发表在呼盟日报上。
文中女主人公子君,是个深受种种生活打击的眼有残疾的女子。躲在深山密林的工棚里,渴望着求学,期盼着理解的心情。在她身上有我的影子,有我的渴望,也只有像我这样,经历过考学痛苦与挫折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小说来。
附:《密林深处的渴望》原文。
有谁能知道,在这密林深处的一座工棚里,竟有着一颗这样虔诚,这样强烈的求学之心呢?
蜡烛在静静的燃烧,但子君却怎么也不能静静地伏在桌子上读书。白天,接到家里捎来的书信和口信,她那颗刚刚平定的心,又激动地狂跳起来。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实的迷惘,和对将来缈无希望的渴望,都使得她无法安憇。
她的那颗渴望求学之心折磨着她,现实生活更加残酷地逼迫着她,她该如何选择生活的道路啊——
这是腊月中旬的一个夜晚,从西伯利亚袭来的寒流正有恃无恐。室外的气温低达零下四十五度。此时,室内的气温也很低。子君披着皮大衣,长时间地伫立在窗前,凝望着窗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树木,心里更感到一阵阵的发紧,只有那皎洁的一轮明月,正无私无畏地、骄傲地 放射着如银似玉的光芒,普照着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才使人感到无限的安慰。
多么美好的大兴安岭的寒冬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夜啊!若是用李白的《静夜思》,来描绘大自然的清雅恬淡,以及形容子君此时的思想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写照了。
书信是同班挚友兴安寄来的。他去上学了。读着他充满劝慰、同情字眼的书信,子君感到阵阵揪心般的疼痛。若不是左眼失明,我不也跟他一样去上学了吗?去创造我们共同憧憬的生活了吗?可现在——
这真象人们所说的“命运安排” 吗?子君说不清楚。
回想以前,每当同学或好友遇到什么不幸,沉浸在痛苦和悲哀之中的时候,子君多少都要劝慰几句,或帮助做些什么,以表示对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可是现在,子君却深深地体会到不幸者的哀痛。这又激起她心中的无限怅惘。
为了逃避落选后的舆论,为了寻找能够打开精神苦闷之锁的钥匙,子君不顾父母亲友的阻拦,毅然报名到这采伐队当青工。跟着这些不相识但很体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干活。企图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来解脱满腔的苦闷。
这里的领导,同情子君的遭遇,看她又是一个带眼镜、体态瘦弱的女孩子,就安排她去工棚附近捡干柴,拿回来供食堂做饭用。这是山上最轻的活了,子君感激领导的关怀,认真地漫山遍野地捡起柴来。
晚上,姐妹们热闹一阵都先后睡下了。子君却在隔壁的简易办公桌上学习。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且,更激起她强烈的学习欲望。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保尔、柯察金的至理名言,深深都打动着她的心弦,她要上进,她不甘自暴自弃,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来!
母亲捎来口信让子君回去,说是别人给她介绍对象,是比她大八岁,曾经称谓叔叔的离过婚的男人。耿耿于怀的成才之志未酬,却又新添烦人的心事。子君想到这儿,心都要碎了。
难道就因为我有眼疾,进不了高等学府,拿不到“铁饭碗” ,就把女儿嫁给一个年过三旬离过婚的男人吗?妈妈呀,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这是爱女儿吗?你这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呀!
子君哭了,任凭行行热泪滚过腮边,流进嘴里,掉到衣服上。她凝视着窗外高挂着明月的夜空,
心里反复地大声呼喊:“我该怎么办呢?”
哭泣能倾诉苦闷,哭泣之余也能使人冷静下来,从中悟出真谛:“不!我要上学!” 这是子君十几年的愿望和心声啊!
蜡烛跳跃着燃烧,月光照在她满是泪痕的脸上。有人说望月能思人。的确,它的确能使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月光啊,你快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能否实现?窗前的子君,默默地
期望着,
盼望着,
渴望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