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华说:“我是。”
邮递员说:“有你的一份电报,来签收一下。”
他把一支圆珠笔交到朱晓华手中,朱晓华在指示的地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邮递员再把一封信件交给朱晓华,而后骑着车赶往下一家。
朱晓华拿到了信,瞧着绿色封面。
正面有两个大字:电报。上方还有一行稍小的绿色字体:“中国人民电信”。
朱晓华想,难道陈响丸这么快就回信了?
他前不久刚给陈响丸发过一封电报,通知他来洛城商量办照相馆,及拍照一事。
他撕开信,里面有张手写的字条。
“万宝路新到一批胶卷,如要请速回信,派车去接。古伙计”
看到“古伙计”几个字,朱晓华只想笑,这个本来是自己给对方的称呼,没想到对方留言时直接用上了。
发电报的人,是万宝路开车送胶卷的伙计。
这封电报并不是陈响丸发来的,而是万宝路批发市场的老板。
那个卖给自己一车胶卷的老板。
他让手下那个小伙计给自己发的电报。
电报纸张上下各有几个黑色的印刷铅字。在“发报局”一栏,写着:郑城。
交发日期:10月20日。正是昨天。
朱晓华掂量着这份电报的份量。
目前,海鸥照相馆并不缺胶卷,还有十五箱多。
不过,整个洛城却是普遍缺胶卷,而且已经短缺了特别长的时间,一卷难求。
朱晓华思考着,要不要回复对方。
此时,唐一民已经收拾好相机、胶卷,准备出门。
东方已经微红,太阳要出来了。
朱晓华也不容多想,收起电报,骑上摩托车,载着唐一民,匆匆往长虹家园赶去。
期盼着,今天又是无比忙碌的一天。
摩托车拐过几条街,很快便到长虹家园。途经长虹家园北门时,他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手牵着手正往出走。
两人不是别人,正是高士杰和万晓莉。
北门出来的人很多,他俩走在人群中,依然非常显眼。
朱晓华把摩托车拐进绿化带,停了下来。此处距离南门不远,步行只需要五六分钟。
他要唐一民步行前往长虹家园南门,先去拍照。自己则悄悄跟了上去。
高士杰和万晓莉两人一高一矮,径直往前走。
只听万晓莉说:“我姑夫又被朱晓华耍了,他把音响店所有的相机和胶卷都卖给朱晓华,本来打算转行安心卖录音机和磁带。
“结果卖掉不到半个月,全城开始照相。现在很多亲戚都在找姑夫,要买胶卷,买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