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天启崛起 > 第十七章 番薯

第十七章 番薯

大明皇家银行的存款还在持续增加,甚至很多京城之外的富商、权贵们都开始将银子存进大明皇家银行。特别是那些东林党官员,几乎个个都把银子偷偷存进了大明皇家银行。

每年可是有10%的利率,银子与其放在家里‘生锈’,还不如放到银行吃利息呢!东林党人对皇帝经营大明皇家银行并不看,但就算是把银行吃倒了,大不了用朝廷财政来赔嘛!反正亏不了他们的。操控着朝政的东林党人,自然是不怕皇帝赖账的。

朱由校也清楚他们的心思,现在就看谁手段高明了。

东林党笃定皇帝不会成功,因为不久前朱由校编练腾骧四卫,就让东林党感觉皇帝年少孟浪,做事不经脑子,所以笃定的料定大明皇家银行用不了多久必然败落。

朱由校非常上心银行问题,连续几天微服出宫,到银行进行指导、巡视,不断的完善管理上的漏洞。

杨瑞国把银行管理得十分不错,同时由银行控股的‘皇家农业’公司也正式成立,皇家农业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朱由校与孙承宗、杨瑞国三人一起商议之下拿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出来。

皇家农业公司初始资本300万两,孙承宗出任公司首席ceo,这年头叫首席大掌柜,同时张贴招募告示,在各地招募年轻秀才,以及擅长水利、农事者。

同时朱由校下旨,在京畿招募流民开垦皇庄。一户给地30亩,给牛一头,佃租三成,受灾、伤病可免佃租。

屯垦活动迅速就启动了,孙承宗在京畿地区随便跑了一圈,就圈下了三百多万亩荒地,抛荒现象触目惊心。

地主对土地自然是非常渴望的,然而明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较差,同时北方商业不发达,没有那么多的剩余资本,也没有那么多能够免税的士子,很多士子阶层,也未必会将心思放在开垦荒地上。北方地主一来有时受限于开垦土地需要修缮水利,投资过于巨大而放弃,又或者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开垦。

因为皇家开出的条件很好,很多流民看到告示,纷纷跑到当地官府报名。北直隶各州县官员赶忙将这些流民送到京城,交给皇家农业公司。这些流民在境内就是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吃不饱肚子,被闭上绝路的流民经常搞出治安事件。就算安分守己,有时饿死在路边,看着也让人不舒服,自然如同送瘟神一般送走了。

等这些流民到了京城,才发现条件和告示中的有些不一样。

给牛一头是贷款,钱是要还的。不过皇帝会给他们口粮,让他们在开垦土地、修缮土地的时候能够吃饱饭。不过受灾、伤病免除佃租倒是真的,而且实在还不起贷款,皇帝也不会把他们逼上绝路。

这些流民,最渴望的就是一个稳定的生活。进入皇庄就能够稳定下来,就算是收了灾,也不用再抛荒了。

这些招募而来的流民,在安置点都吃到了饱饭,身体虚弱的都养了几天,身上有疾病的,现场也都有中医进行免费就诊。有了力气的流民,便被安排去开工了。

河北地区没什么大河流,水利修缮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建设太大的工程,也就是疏通一下河道,然后修建塘堰(灌溉用的蓄水池),以及将水引到耕地上的水坡、水渠。

这些水渠多数采用挖沟而成的手段,部分用石块干砌,为了修缮水利,皇家农业公司在京畿地区买下了几个烧砖的民窑,还有几处采石场。皇家军工厂也调出一部分工匠进行军转民,并招募民间工匠,专门生产农具,尽量降低成本。

有了水利设施,土地再用耕牛翻上一遍就可以了,如此便可进行播种。此时秋播时间已经过去,不过小麦还可以进行春播。赶不上春播的,还可以进行夏播,夏播可以种植玉米,此时玉米在北方已经比较普及,只是产量不怎么高。

皇庄开垦一经公布,加入开垦的不仅有流民。很多农民也都加入了其中,这些农民多数都是没有土地的佃农,毕竟人口繁衍下来,自耕农如果多生几个儿子,土地有的被摊薄,有的则干脆没有土地。

这些人口就只能给地主当佃农了,然而佃农也不太好当。北方很多佃农,都是在水利条件不好的土地上耕作,而且佃租普遍超过四成。

皇庄给的条件比那些地主高得多了,不仅给地三十亩,而且会把水利修好。最重要的是,佃租只有三成,而且受灾可以免除佃租。另外大明皇家银行,将会向这些皇庄农户提供无息贷款。不像地主家的佃农,问地主借贷还要被利滚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而皇庄屯垦吸引了许多佃农前来,这些佃农有些身上还有负债,欠着地主不少钱。不过只要进了皇庄,那些地主想要追回借款那就不可能了。朱由校自然不允许让那些地主来扰乱皇庄生产。

不到半个月,皇庄就吸引了十几万户佃农、流民前来,二三十万人开始在抛荒的土地上辛勤劳动。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很多小孩,甚至还有不少老人。

这些老人和小孩,在工地上也就是随便帮帮忙,做多少都无所谓,但是口粮是少不了他们的。很多老人都是不顾劝阻,硬是要到工地上帮忙。这个时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受过民间皇城庙教育的,什么修桥修路添阳寿之类的意识比较普及。

朱由校在工地上视察了一圈,干脆把一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宣讲队’,让这些老人给干活的青壮年进行宣讲,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时把民间那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进行整理,让老人们给小孩讲故事。

这些故事是古代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教育不够普及,所以地方教化方面,官员、文人都编了不少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小孩是最喜欢听故事的,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的时候,就坐在一起讲故事、听故事,因此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些故事,多是讲一些因果报应、弃恶扬善的。

“后生啊!现在修的水利,不仅是别人能用到,你自己也能用到,即使为人也是为己。你现在要是偷懒耍滑,是要亏损福报的呀!”一个老人看到一个年轻人干活不卖力,便上前劝说,年轻人被说得只能讪笑。

现场监工手上并没有什么鞭子,只是进行组织、监督。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还是非常勤快的,干活非常卖力。

他们在修一处蓄水用的塘坝,上千人一个上午就把塘坝修了一半,挖图、挑担来来回回,现场热火朝天。

中午的时候,送饭的车子来了。

一群佃农、流民没想到竟然还有午饭吃,一群人围到车子边,帮忙将大木桶抬了下来,掀开纱布后,里面全是热乎乎的馒头、面饼。

大家高兴极了,领了馒头、面饼,随便找地方一坐,便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对于那些体力消耗很大,又没有什么肉食的青壮来说,他们的饭量非常恐怖,很多年轻人甚至可以吃下两三斤馒头。

主要是蛋白质涉入缺乏,所以要用谷物转换蛋白质,食量自然看着让人感到恐怖。

尽管饭量恐怖,但是工地上的伙食却是管够,毕竟是皇家开垦皇庄,多给点吃食,也能换个好名声。而且惠及的是普通百姓,这点成本没必要去抠。

“当今皇帝真乃圣君啊!”

“是啊!我听说等皇庄开垦出来了,日后要是受灾了,不仅不用交税,皇帝还会对我们进行赈济呢!”

“等水利也修起来了,我们又有了土地,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最新小说: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兰芳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