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在猪妹五个多月大的时候,终于在这一天,那猪妹便被成功地送出去了。
在这天的一早,只见王婶急匆匆地来到了曾招宝的家里,一进门,王婶就笑嘻嘻地对着曾招宝说道:“招宝叔,虾叔啊,我带了一个好消息来给你了,是一个好消息呀,我保证你听后会是很高兴的。”
曾招宝笑了起来了:“哦?王婶啊,什么好消息啊?来来来,坐坐坐。”
曾招宝欢喜地一边在招呼王婶,一边在让座。
王婶说道:“这还用问吗?你们家里的事呀,还会是其他什么消息呀?那肯定就是关于你女儿的事啦。”
这时的王细花正在房里为猪妹喂奶,她一听到了王婶的声音后便赶忙抱着猪妹走出了房来,并也在问道:“王婶啊,怎样的消息呀?真的是好消息么?不会让我失望吧?”
王细花在这段时间里为了猪妹,她也是经历过了好多次的折腾了,所以,这不管谁提起这事,王细花的心里便始终都是担惊受怕、心慌慌的,因而,此时的王细花便还是带着半信半疑的疑虑。
“肯定是好消息啦,肯定是关于你的好消息了。哎呦,你看看,多趣致、多可爱的细妹仔呀。”王婶用手逗着靠近来后的王细花怀里的猪妹,她在猪妹面前摇头摆脑地笑着说道,“嗯,细花呀,以前你生你女儿时的事咱就不提了,只你家要送走女儿的事,要送走这个细妹丁的事,虾叔呀三番两次到我家要我留意、要我帮忙,所以呀,我这次来呀,就是准备帮你了,就是来帮你了,那我就算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了……”
曾招宝在迫不及待地说道:“哎呀,王婶啊,你就别卖关子了,说关键的吧。我就说过嘛,这事啊还是得要靠你!你快说吧。”
王婶对着曾招宝笑了笑,然后,她便不紧不慢地说道:“看把你急成了这个样子,俗话说呀:好事多磨,这好事嘛就要慢慢来的嘛……”
王细花便转身斟茶,然后,她把茶递给了王婶:“王婶呀,那你就一边喝茶一边慢慢的说吧。”
其实,王细花虽然是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但从她的内心来讲,自从二月初二日晚王婶帮她留起了猪妹的那一刻起,便就让王细花十分的信任王婶了。
王婶便一边喝着茶、一边在说了起来了:“前天……前天呀,我到大河边的绿竹围村去接生,绿竹围村,你们应该知道吧?就在西湾溪口那里,这户人家叫陈子昌,他老婆是生第三胎,前两胎呢是女儿,他家里的大人呀都以为这一胎也可能是女儿,所以就早早地跟潘家村的一户人家定了娃娃亲了,说直白了,就是想把女儿送给潘家村的这户人家做童养媳,这两家人啊都早早地就讲好了,在女孩生出来后,就送给潘家村的这户人家养……”
王细花在认真的听着,她一边听一边在点着头:“哦,哦哦……”
王婶说道:“但是,结果呢,在前天生时,在前天我接生时,谁曾想到,那陈子昌的老婆生的却是个儿子,是个大胖儿子啊,所以,陈子昌这家人呢就万分的欢喜了、就高兴极了,而潘家村人呢,不用讲,肯定就有点失望了。这个潘家村,你们也应该知道吧?也是在大河边,就在绿竹围村的下游一点……”
曾招宝说道:“哦,知道。嗯,绿竹围的陈子昌真好命,以为是屙大尿的,但却生了个儿子。”
王婶说道:“是啊。在我接生安妥后,在吃鸡酒汤时,那陈子昌跟我说,潘家村的这户人家叫潘耀辉,他老婆叫何小红,两公婆也就三十多岁,他们想要捡童养媳的儿子才3岁多……”
王细花一听,她突然便打断了王婶的话问道:“你刚才说的是……潘家村?是潘家村么?有没有说到他家里的情况呀?”
王婶说道:“就是潘家村。据说呀,这潘耀辉会做木匠,木匠功夫可好啦,人们都叫他做潘木匠呢,就是那个……很多人都想请他做家具的潘木匠。这潘耀辉和何小红因为前两、三胎都小产了,后来呀,隔了好几年,真是老天保佑啊,他们才生了这个儿子,都3岁多了。因为这个潘耀辉有这个做木匠的手艺,所以呢家境也还可以……”
王细花一听王婶肯定了潘家村,跟着,她的脸上便暗暗地流露出了一丝隐隐的笑容来了。
王婶说道:“只是呢,他们家到他儿子这一代呀,都是三代单传,家族的人丁比较单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那潘耀辉和何小红就想早早地为儿子捡个童养媳,等养大以后呀,就想等儿子能早点圆房结婚,能早点开枝散叶,能早点为他们家传宗接代呀。”
曾招宝说道:“这能理解,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人丁兴旺,这是人之常情。”
王婶说道:“对呀。所以,我就想呀,人家两家人,孩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敢定娃娃亲,这说明这潘家呀肯定就不会差到那里去,而且,在那天呀,我忽然就想起了你们家了,所以,我就跟绿竹围村的陈子昌讲,不如我们帮你们拉拉线,帮帮你们吧,为你们做点好事,也好为大家积点德和积点福。”
曾招宝说道:“这多谢王婶,多谢多谢了……”
王婶说道:“也算是有缘分啊,这个陈子昌一听,也是个很热情的热心人啊,他就说:好呀,做媒能积德积福,既能帮别人也能福荫子孙后代,而且,潘耀辉还是我的挚交好友,那咱俩就帮他们拉拉线呗……所以呢,我就到你们家来了,而陈子昌呢则去问问潘家村的潘耀辉了。这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就看你们两公婆的意思了。”
曾招宝说道:“哦,我同意,这很好啊,我看行,那就这么决定了吧。王婶啊,你可以去告诉他们,我没问题。”
而王细花却在说道:“嗯,听你这么说呀,感觉呢都还可以。只不过呢……王婶啊,你等我考虑一下,好吗?等我明天下午再到你家里去回复你。”
王婶说道:“好呀,我也还要去问一下陈子昌,也要看他跟潘耀辉联系得怎么样。”
曾招宝的嘴角一咧:“哎呀,我看就可以了嘛,还联系什么呀!还考虑什么呀!”
王婶说道:“招宝叔呀,就算你同意,那也还要看潘耀辉两公婆要不要,是不是?这事呀,必须要你情我愿才好,对不对?”
王细花说道:“对对对,王婶呀,这事嘛,我们也需要慎重的考虑一下,你也还要看一下潘耀辉两公婆是什么意思嘛。是不是?”
王婶说道:“对呀,嗯,好吧,那你们两公婆也再商量一下吧,等明天下午再到我家答复我不迟。”
王细花笑了:“那好,感谢、感谢,十分感谢王婶你呀。”
曾招宝说道:“哦,那好吧,感谢王婶,那你就帮我抓紧一点哈。”
王婶不禁也笑了起来了:“那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马上再去找一下陈子昌,以帮你抓紧落实吧。”
说完后,王婶便匆匆地离去了。
其实,那王细花为什么还说要再考虑一下呢?那王细花为什么一听到是潘家村后,她的脸上便暗暗地露出了一丝隐隐的笑容呢?
原来呀,这是王细花的缓兵之计,因为王细花在出嫁之前有一个闺密叫王丽珍,王丽珍便是嫁到了潘家村,因此,王细花是想要去找这个闺密,以深入地先了解一下潘耀辉的家境情况。
于是乎,在第二天的早上,王细花很早便带着手信动身去潘家村找王丽珍了。
王细花在到了王丽珍的家里后,便见到了王丽珍及其那只有5岁的儿子潘志光及潘志光的2岁多的童养媳陈慧芳,而王丽珍的老公——潘耀文,他则是去走江湖、去做帮人补锅补煲磨菜刀磨剪刀的手艺生意了,他已外出去了。
在几句简短的寒暄及哄惜孩子后,王细花便迫不及待地向王丽珍讲明了来意,她便在向王丽珍打探起了潘耀辉的家境情况来。
说来也是巧合,这潘耀辉的家就在王丽珍的家后面,仅隔着一条三、四米宽的小巷,王丽珍家的后窗门正正对着潘耀辉家的大门,王丽珍与潘耀辉家那是前后邻居,而且,更加巧合的是,那潘耀文与潘耀辉更是一对死党,两家人都经常在一起玩,那大人小孩几乎都是熟得不得了,两家人的关系那也是非同一般。
此时是闺蜜见闺蜜,那便自然是翻江倒海、掏心窝无话不讲了。
王丽珍便十分热情和客观地向王细花介绍起了潘耀辉的家里情况,在介绍完后,王丽珍又把王细花领到了自家的后窗户边,以让王细花窥探潘耀辉的家里。
这样,王细花从王丽珍这里便证实了那王婶所说的话是基本属实,同时,也让王细花还看到了潘耀辉的家是一座两间一舍的灰土房屋,家境嘛马马虎虎还可以,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差。
什么是两间一舍的房屋呢?这里就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当地人居住的房屋吧。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曾招宝的“上下三”的房屋了,如果“上下三”的房屋若没有下房,大门进去直接就是天井,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三间两舍”,两侧的厢房则叫舍房;如果“三间两舍”的房屋若没有左侧或右侧的上房及舍房,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两间一舍”;而“两间一舍”的房屋若没有天井及对着天井的上房,那这种房屋就叫做是“一间一舍”。
时年家境中下的当地人的住房基本上就是这四种形式,若再结合房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这基本上就可以反映出房屋主人的家境状况了。
当然,当地的少数的大财主、大地主等大户人家,他们的居屋则是“九厅十八井”、或是“驷马拖车”、或是“四点金”、或是“围拢屋”之类的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