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许大茂的妖孽人生 > 第117章 绿色金条

第117章 绿色金条

“大茂,你看我这两盆花怎么样?”

许大茂这才刚刚进门,程小繁立刻献宝似的让开身子,让他能够看清。

“买花了啊,我看看这是......”

刚刚还完全不在意的许大茂,将自己目光挪过去的一瞬间,直接就呆立在原地。

君子兰!

绝对是君子兰。

关键问题是眼下这么值钱的东西,是谁送给给程小繁的呢。

一盆好的君子兰,在84年10月——85年6月之间能够卖到成千上万,甚至是十几万。

这京城牛笔人很多许大茂清楚,但是还真有跟他一样不拿十来万块钱当钱的,他还真想见识见识。

“小繁,这两盆君子兰你在哪儿弄的?”

“你知道这花叫君子兰?”程小繁好奇反问。

相对于长春、沈阳这些北方地区,知道君子兰的人虽然不少,但也绝对不多。

君子兰是南非种,伪满时期被RB人送给溥仪,成为宫廷御花,后来流入民间。

在这个通讯并不算特别发达的年代,能听说过这花的名字已经殊为不易,何况一眼就能认出这朵花来。

程小繁不会知道,曾经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春人,他要是连这个所谓的“市花”都不认得,那就好笑了。

“以前见过,你先告诉我这花是在哪儿弄的?”

程小繁说:“就是今天邱大姐他们家收拾准备扔掉,然后我刚好下班,就让我留下来了。”

扔掉?

邱大姐?

狠人啊!

有可能值十几万的东西说扔就扔。

“你说的不是在咱们巷子口开包子铺那个邱大姐吧?”

“就是她啊!”

许大茂顿时无语,这算是有眼无珠吗?

想了想许大茂开口说:“小繁,你明天拿十万块钱偷摸给人家送去吧。”

十万块?

程小繁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两盆花很贵?”

“具体价格我也不清楚,但是北方的市场上,一盆这东西价格应该在几千到几万不等。”

“妈呀,这么贵。”程小繁闻言惊呼。

这不是她没见过世面,而是现在在国内一盆花几万块的价格,可远比许大茂香江那几亿的房子还要让人吃惊。

要知道如今京城的一套四合院,价格也没有这一盆花值钱。

这种金钱冲击绝对当得起一个“贵”字。

说起春城的君子兰,到底怎么火起来的呢?

作为宫廷花卉的君子兰,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根本不许养,这叫腐化。

而78年之后,先是本地的一些老干部喜欢,因为这东西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清香淡雅,君子之风。

后来,因为各地产量稀少,春城逐渐成了最大的君子兰聚集地,吸引了一大批外地客商,养花的也开始赚到了一些小钱。

当这个氛围初步形成后,某些嗅觉敏锐的人,就开始暗地炒作,致使养花的越来越多。

1982年,限价令一出台,彻底成了君子兰在群众中爆火的催化剂。

规定一盆君子兰不得超过200元。次年又开征交易税,此为举国第一例。

相关部门很快察觉到这一变化,也及时转变了态度,开始大力发展君子兰产业,于是便有了“市花”和“窗台经济”。

有上级支持,群众原本就很鼓噪的热情,瞬间攀上了巅峰。

珍品君子兰的市价超过万元甚至10万元,价格往往是当时市里人月收入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君子兰被称为“绿色金条”

国字号的领导亲临花展,省市领导亲自指导养花,范曾为君子兰作画,启功为君子兰题字,侯宝林来演出都得讲一段关于君子兰的笑话讨好观众。

全市的报纸副刊都叫君子兰,挂历一年连封面十三张全用君子兰彩照,连电视节目都用君子兰做片头。

机械厂更是号召职工走君子兰致富道路,1700多名职工家家开养。

还有一家洗衣机厂投资数十万,在办公楼顶上盖了600平方米空中温室……

后世提起这件事,总说全民热炒,其实就是扯淡。

这年头普通老百姓能有几个钱?

按照84年的年人均收入计算,有可能特么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打工十几年才能买得起那些品相好的君子兰。

真正热炒的是某些机关干部,养花大户,国企,以及港商外商!

“不成,我还是把这花给邱大姐他们还回去。”程小繁想了一下,还是觉得10万块钱有些心疼。

家里虽然不缺钱,但是也不能为了买两盆花就花费这么些钱啊。

“你喜欢就留下吧,不然你存折里的钱放到储蓄所都快生虫子了。”

虽然许大茂清楚在今年的6月,君子兰就会迎来它的黑色之夏,这种资本的炒作会被相关部门阻止,一些人甚至会接受调查。

最新小说: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华娱太子爷!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