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岸马上笑着说,“泽延,你是我的发小,我也很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的。”然后跑到了前面。
唐泽延看着穿着军大衣的鹿岸,跑起来一颠一颠的,超级可爱。唐泽延跟在身后也跑了起来,很快就追上了鹿岸,拎着鹿岸的大衣领子,像拎只小狗一样往前走。
鹿岸乖乖地被拎着,脸上还露出沙雕的表情,仿佛乐在其中,嘴巴里发出“嘚嘚”的声音,唐泽延扭头看了鹿岸一眼,笑容就上来了,最喜欢跟鹿岸在一起,没有压力,跟小时候一样,拥有着鹿岸和爷爷奶奶的爱。
山塘镇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对大山的旅游开发没有进行多少,泛旧的石阶的边缘有了大小缺口,就像乞丐的碗沿一样。
“虽然没有青城市里那么发达,但还是喜欢山塘镇的感觉,简朴是大山的品质,更养育了多少代山塘镇的后代,内化他们淳朴的心性。”鹿岸有感而发,从心底里热爱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
“你这说的我都接不上了,嘿嘿……”唐泽延傻乎乎地笑,只要能在鹿岸身边就最好了,哪里顾得上别的事情。
“你这个傻蛋!”鹿岸踮起脚够唐泽延的头弹他,但被唐泽延一把抓在了手里,“鹿岸,我一点也不傻。”
鹿岸看着唐泽延热火似的眼神,还有被紧握着的双手,男女之间的感觉冲了上来,鹿岸的脸变得通红,赶紧从唐泽延的怀中挣扎出来。
“不傻就不傻,我不说就是了。”
再次重新回到山路上的时候,唐泽延就跟在鹿岸的身后,“阿岸啊阿岸,如果这辈子不能与你并肩而行,那就让我一直守护在你身后吧!”
随着夜色的降临,满天的星登台,密集而繁忙,声息全无,仿佛来天上凑热闹。一梳月亮象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泽延,唐代诗人杜牧有首诗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可会背?”鹿岸回过头,主动跟唐泽延说话,打破这尴尬。
“我不会!”唐泽延继续往山上走,“但是我知道,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鹿岸差点忘了唐泽延是艺术生,“你这可以啊,说话都是梵高啥的了,艺术气息有了!”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